下书吧

下书吧>学会做一个会说话的人 > 第17 拐弯子的技术(第2页)

第17 拐弯子的技术(第2页)

凤姐接着又变着法子,将尤二姐的丫头一概退出,将自己的一个丫头送给尤二姐平时使唤。凤姐的这些举动,的确有些反常。许多人都暗暗纳罕,都在猜想着凤姐到底想干什么。有的人偷偷地在背后议论说,真奇怪了,她什么时候变得这样贤惠起来了?

不宜直言绕个弯

唐朝有一个叫汪伦的人,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边的万村小镇。他十分仰慕大诗人李白,又无缘相识,所以一直想寻找机会亲眼目睹“诗仙”的不凡风采,并与之结交。

有一天,李白邀游名山大川时,来到了皖南。汪伦暗自揣想有什么妙法可以结识到李白。突然他想到李白一爱喝酒,二爱桃花,于是灵机一动,便给李白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信后,欣然赶往桃花潭来见汪伦。两人寒暄一番,李白就说:“我是特地来欣赏十里桃花,并想到万家酒店畅饮一番。”汪伦这时才告诉李白:“十里桃花,说的是十里之外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是指桃花潭西边一个姓万的人家所开的酒店。”李白听了之后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在此,汪伦成功地运用一语双关,把李白诱引到万村,得以结识这位“诗仙”。李白虽知上当,但对汪伦表现出来的机智和友情却十分感激,因此作诗《赠汪伦》相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成为了千古佳句,汪伦和李白的友情也成为诗坛佳话。

说话太直未必有实际的报酬。如果不宜直言的话,你最好绕个弯,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朱元璋称帝后,要册封百官,可当他看完花名册时,心里又犯起了愁。因为功臣有数,但亲朋无数。封吧,无功受禄,群臣不服;不封吧,面子上过不去。

军师刘伯温看出朱元璋的难处,又不便直言,一来怕得罪皇亲国戚惹来麻烦;二来又怕朱元璋受不了,落下罪名。但想到国家大事不能视而不见,最后,他想出一个办法,画了一幅人头像,人头上长着束束乱发,每一束发上都顶着一顶乌纱帽,他把此画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接过画细品其味,忽然哈哈大笑:“军师画中有话,乃苦口良药。真可谓‘人不可无师,无师则愚;国不可无贤,无贤则衰!’”

原来,刘伯温画的意思是“冠(官)多发(法)乱”。刘伯温此举不但未伤害到朱元璋的面子,还道出了谏言:官多法必乱,法乱国必倾,国倾君必亡。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古人在谈及人生和历史的经验教训时,多次谈到这样一句话,即:“君子慎言,祸从口出。”就是说,作为一个君子,不要对人对事妄加评说,有些事自己肚里明白就行,有些话能不说就不说,实在没办法,几句扯淡,也就过去了。说话多了,往往会有失误,或者攻击了别人,会成为别人攻讦的口实。因此,洪应明先生道:“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并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无巧。”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谨言慎行。即使十句话你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立刻遭人的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赏,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为人宁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骄不躁,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自作聪明,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不平之事,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刚强鲁莽者会拍案而起,退一步说,也会心怀不满,大发牢骚。

这似乎是人的本能,但这么做的结果却并不圆满,有时甚至会引来身家之祸。他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祸从口出。

贺若敦是北国的一名大将,立有大功。他自以为功高,看到别人都受到赏赐,唯独自己没有被晋升,心怀不满,公开直率地发表意见,结果被权臣宇文护逼令自杀。临死时,他叫来儿子贺若弼道:“我因口舌而死,你要记住啊!”说完,用锥子将儿子的舌头刺出血来,以此告戒他慎口少说。

贺若弼起初还能记住父亲的话,遇事之缄其口。可他做了隋朝的大将军后,随着地位的变化,便把父亲的告诫忘到脑后。他也像父亲一样,自恃功高,说话没有忌讳,结果被人告状,被捕下狱。隋文帝斥责他道:“我用杨素、高颖为相,你却对人说这两人只配吃干饭,这是什么意思?”

有人因此奏请处死他,隋文帝因他立有大功,没有同意,但警告他说:“你这人太自以为是,嫉妒心太强,又喜欢胡言乱语。”把他放了出来。

贺若弼仍然没有吸取教训。有一次,皇太子杨广同他说起朝中几位杰出将领,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都是良将,他们的优劣如何!”

贺若弼口没遮拦地答道:“杨素是员猛将,但缺少谋略;韩擒虎是员战将,却不会带兵;史万岁是员骑将,别的本领平常。”

杨广问:“那么谁可称之为大将呢?”

贺若弼深深一拜,道:“这就要看殿下您的眼光了。”

他自以为比别人都高明,贬低他人,殊不知这么做,既得罪了同僚,又引起杨广的戒心,对他十分疏远。

最为致命的是他对皇帝也信口开河,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当年隋文帝率军讨伐陈叔宝时,贺若弼对人说:“江南倒是不难平,可谁知我们这些功臣会否‘飞鸟尽,良弓藏’?”有一年,他随隋炀帝杨广出巡北方,在榆林,好大喜功的杨广设置了一个可坐千人的大帐,来招待少数民族首领。这事原本无可厚非,可贺若弼却在私下里评头论足,说皇帝太奢侈了。这事被人告发后,隋炀帝终于动了杀心。贺若弼因不懂得言语之忍,妄言胡语,终于重踏父亲的覆撤。

不平之鸣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你的争辩仅仅从一己私利出发,这样的争辩便成为牢骚而于事无补,这时候明明知道说了不如不说,那么为何不默默无语呢?言多必失,口不择言,必定会给自己带来羞辱。俗语中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理发师的巧言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说话拐弯儿”,这样才不至于冲撞别人,更能讨得别人的喜欢,利于自己把事情办好。

上海有家理发店,一天,有位高个子的姑娘走进店来,要理发师给她理一个像日本电影《生死恋》中的女主人公夏子那样的发式。

女理发师发现这位姑娘长得俊俏,只是脖子很长,如果像夏子那样把头发盘上去,势必把脖子全部暴露出来,未必好看,但要直说,又怕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她想了一下,温和地说:“小姐,听你口音不是上海人吧?”

“我是东北人,到上海好几年了。”

“怪不得,你长得比较高,其实,高才好看,身材苗条,穿裙子也漂亮。”

几句话,把对方说得心里甜丝丝的,双方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对方还没开腔,女理发师又说:“现在秋天已经到了,头发盘上去,脖子会不会有些凉?”一句话,提醒了对方,姑娘连忙说:“那让我再考虑考虑。”

女理发师忙说:“我也正想和你商量,不如剪个‘波浪式’,发脚刚好披在肩上,下部卷曲,中间起伏,上面收拢,配上你这身段,一定很好看。”姑娘听后想了想,满意地点了点头。

如果女理发师直接说:“你的脖子这么长,理这种发式太难看。”对方一定会一气走之。要使对方明白“长脖子不宜盘头”这个道理,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那就应该采取间接规劝的办法。女理发师以拉家常的方式闲谈,先从籍贯谈起,毫不涉及“长脖子”的问题,当对方说出是东北人时,女理发师立即联想到北方人个子高,于是抓住这个契机,将话题引到身材上去,几句话就把对方说得心花怒放,当双方有了进一步谈话的感情基础后,又不失时机地点到“脖子”这个要害,但又不像是故意揭对方的“短儿”。所以,并没有引起对方的反感,却提醒了对方要注意的问题。

女理发师用委婉暗示的间接战术,使对方自省自悟,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不撞南墙不回头”,10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会绕弯子,神经多长些末梢,否则就得做好吃亏、碰钉子的心理准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