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学会做一个会说话的人 > 第17 拐弯子的技术(第1页)

第17 拐弯子的技术(第1页)

u0016一样的意思不一样的说

同样的一座山,横看成岭纵成峰,原因是角度不同,说话也是这样的道理。同一个意思,如果换个角度说,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当一句话说不下去的时候,或者明显在说话的过程中,意料不到地出了岔子,就试着从另外的角度说起,一定会峰回路转,出现柳暗花明的效果。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因为贾赦想要鸳鸯,贾母生了气,贾母不分青红皂白地把王夫人说了一通。其他人都不敢辩解,只有迎春老实,惜春还小不世故,便进来陪笑向贾母说,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大伯子要收屋里人,做小婶子的如何知道?即便是知道,也只能推说不知道。

贾母想想,的确是这个道理,才笑着说道,看来我是老糊涂了!又对薛姨妈说,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她极孝顺我,不象我那大媳妇,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委屈了他。薛姨妈赶忙答应着说,老太太偏心,多疼小儿媳妇,也是有的。贾母说,宝玉,我错怪了你娘,你怎么也不提我,看着你娘受委屈?宝玉笑着说,难道让我偏着娘,说大爷大娘不成?通共一个不是,我娘在这里不认,推给谁去?我倒是想认不是,可老太太又不信。贾母笑着说,这也有理,你快给你娘跪下,你就说太太别委屈了,老太太有年纪了,看着宝玉面上原谅她吧。宝玉听了,忙走过去,便跪下要说,王夫人忙笑着拉他起来说,快起来,快起来,断乎使不得,难道你替老太太给我赔不是不成?宝玉听说,忙站起来。贾母又对着凤姐笑着说,别人不说,连你也不提醒我。其他人也都跟着笑起来,说这可奇怪了!我们倒要听听!

凤姐是个机灵人,为了让老太太高兴,也为了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她话锋一转,倒奉承起老太太来。

凤姐对贾母说,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把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别人抢着要?幸亏我只是个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也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贾母果然高兴起来,笑着说,倒是我的不是了?凤姐笑道,当然是老太太的不是了。贾母笑着说,果然是这样,那我也不要了,你就带了去吧。凤姐笑道,等我修了这辈子,下辈子托生个男人,再要吧。贾母一高兴,笑着对凤姐说,你带去给琏儿放在屋里,看你那没脸的公公还要不要了!凤姐说,琏儿哪里配得上,他也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

凤姐不断调整和寻找说话的新角度,渐渐把话题引离了原来的主题,越说气氛越活跃,不但贾母高兴了,众人也都被她说得笑起来。我们通过上面王熙凤的说话,从中可以学到转弯子的技巧。在气氛不好的情况下,可以找其他话题,把正在说的话题岔开。更好的办法是不明显地逃避原来的话题,而是像凤姐那样,巧妙地把过错怪到不该怪的人身上,而这怪也不是真怪。从另外的不同的角度去说,把正在生气的人说得高兴起来,尴尬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巧“兜圈子”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要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环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委婉的语言,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是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关系的重要手段。

《红楼梦》中,王熙凤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她用了几套客气招数显示了自己的对他人的尊重:

第一招:故意找个对象怪嗔一番,被怪嗔的人知道不是真的,根本就不会生气,听的人心里却很受用。

话说刘姥姥来了,从神态可以看出,王熙凤多少是摆着点小架子。平儿站在炕沿边,手里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这才“发现”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她这才满面春风地问好,又怪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第二招:给对方尽可能多地给一些尊崇。

刘姥姥见王熙凤答话了,急忙在地下拜了数拜,忙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对这种事情,其实王熙凤心里比谁都清楚,她只是客套给人看。

现实生活中,这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一辆电车上人很多,而这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于是女售票员对乘客说:“哪位同志给这位抱小孩的女同志让个座?”但没想到她连喊两次,无人响应。那女售票员站起来,用期待的目光看了看靠窗口处的几位青年乘客,提高嗓音:“抱小孩的女同志,请您往这里走,靠窗口坐的几位小伙子都想给您让座儿,可您得先过去。”话音刚落,“呼啦”一声,几位小伙子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让座。这位女同志坐下之后,只顾喘气定神,忘记对让座的小伙子道谢,小青年面有冷色。女售票员看在眼里,心里明白,她忙中偷闲,逗着小孩子说:“小朋友,叔叔给你让个座儿,你还不谢谢叔叔。”一语提醒了那位妇女,连忙拉着孩子说:“快,谢谢叔叔。”那位小青年听到小孩道谢连声说:“不客气。”

试想,女售票员请人让座时说:“那么大小伙子一点也不自觉”;在劝女同志道谢时说:“别人给你让座,你也不知道说个谢”,后果会如何呢?生活中,要理解人们的合理需要,爱护人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去。如果不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心理,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话一出口先挫伤他人的自尊心,必然会吃亏,甚至引起对方的不快而引发争吵。不要以为绕弯子、兜圈子浪费时间,很多时候,最短的路未必就是最快的路。

第三招:认点小错,故意贬一下自己。

凤姐是这样给刘姥姥“认错”的:“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像刘姥姥这样的贫穷人家,怎么可能“弃厌”像贾副府这样“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富豪人家呢!刘姥姥自然是赶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象。”

听刘姥姥这样说,凤姐儿开始故意谦虚一番,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了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她能轻松自如地故意把自己说“虚”说“穷”说“空”,这是说客套话的大技巧。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为了卖得快,多赚点钱,情有可原。如果在一般场合,动不动就自己表扬自己,决不是聪明人的做法。自说自好自我吹嘘是说话的大忌讳,令人生厌,失大于得,没有多少好效果。

王先生在他刚到工作单位的那段日子里,在同事中几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那时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非常自得。因此每天都极力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吹嘘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等等得意之事。然而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后来还是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从此,他就很少谈自己的成就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让他们把自己的成就说出来,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有时间与同事闲聊的时候,他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成就炫耀出来,仅仅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谦虚地表露一下自己。

第四招:不管心里如何想,要千方百计把话说圆滑,不要让人轻易抓到话柄。王熙凤弄清楚他们和刘姥姥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也不大走动。虽然凤姐背后说道:“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但在刘姥姥面前,话还是说得十分客套圆滑。

等刘姥姥吃完饭回来,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凤姐命平儿把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说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刘姥姥感谢不尽,仍从后门去了。

凤姐为了说明“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找了两个理由,也为“只给”二十两银子做个铺垫。对她来说,二十两银子或许只够一次待客的钱,但对像刘姥姥这样的穷人家来说,二十两银子全然够一年的花销了。

经常用到的和比较典型的顺情话有很多,有的人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由于天性或后天的学习,很会说这样的话。

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样的话

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说话就不能一个心眼,如何说就得看对象和环境,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样的话。取巧不是投机,投机不但不能提倡,而且事实上投机的风险很大。不过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偶尔投机也不能说就完全不行,正如俗话所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只要能顺遂地过了这个关口,过后再认真总结也可以,说话也是这个道理。这种说法或许有人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可以讨论。

在结果的价值大于过程价值的社会环境中,投机行为是不可避免和杜绝的现象,除非将过程凌驾于结果之上,人人追求过程性了,对结果不甚看重,自然没有多少人愿意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投机。所以对于投机行为和投机性的说话,也要一分为二地分析,还要联系环境原因看待,独立起来说这说那,都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凤姐为了让尤二姐搬进来住,以便实施自己的计划,或者说是阴谋,把平日的所有架子都放下来了,嘴里说的全是自怨自错的话。就连尤二姐不让平儿行礼,说平儿和自己是一样的人这样的话,凤姐都说折死平儿了!凤姐对尤二姐说,妹子只管受礼,平儿只是咱们两个的丫头,以后你快别这样了。

尤二姐见凤姐这样谦虚谨慎,又见周瑞媳妇等在旁边极力赞扬凤姐素日的许多善政,说凤姐只是心太痴了,经常惹人怨吃亏,还说凤姐尽心尽力地将尤二姐住的东厢房都收拾好了等等,尤二姐便认定是个极好的人。心想有些小人不顺心,诽谤主子的事情也是常理。所以尤二姐把凤姐认为是知己,倾心吐胆,实实在在地叙了一回。

尤二姐完全没有戒心了,表示十分乐意进去住,好与凤姐天天在一起,问凤姐这里的东西怎么办?凤姐说,这有什么困难的,姐姐的箱笼细软只管叫小厮搬进去,就行了,那些粗笨家货也没什么用处,仍然叫人住这里看着,姐姐说谁妥当,就叫谁在这里看管。

尤二姐不但没有预感到自己的险境,还估摸着有可能和凤姐一起料理家政,所以忙说,今日既然遇见了姐姐,进去之后凡事只凭姐姐料理,我来的日子不长,不曾当过家,世事不明白,如何敢作主?这几件箱笼拿进去罢,其实我也没有什么东西,那些东西也不过都是二爷的。

凤姐听了,便让周瑞家的记清楚,好好看管着,抬到东厢房去。凤姐催着尤二姐穿戴好之后,二人携着手上了车坐在一处,凤姐悄悄告诉尤二姐说,家里规矩大,这事老太太目前还一概不知,倘或知道二爷在孝中娶你,没准会把他打死的。如今先别过去见老太太和太太,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姊妹们住着,平时也没闲杂人进去,你就暂且在那里住两天,等我想法子回明白了,再去见老太太和太太,这样才妥当。

尤二姐哪里知道凤姐在寻思些什么,还以为是凤姐的一片好心,很感激地说,任凭姐姐裁处。那些跟车的小厮们都是预先说好的,他们也不从大门进去,只奔后门而来。

对于李纨,凤姐又是另外一种说法。来到李纨的住处,凤姐悄悄地求李纨收留尤二姐几日,说等回明了,我们自然就过去。李纨是个与世无争、知书达理的随和人,听见凤姐如此这般说,见凤姐那边也已经在收拾房屋,况且还在孝中,不好到处张扬,也是正理,只得收留着尤二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