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围炉夜话 > 第24章(第7页)

第24章(第7页)

贪得无厌的欲求,只会使人走向极端;身无长物,才能一身轻,不受束缚而怡然自得。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所以人们总是对物质上的东西有着太多的奢求,往往站在这座山上,觉得那座山更高。按照佛家的说法,人的肉身也是幻而不实的东西,形骸身体都不是亲近之物,既然如此,何况人们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身外之物呢?大地也是沧海桑田,昔日山川成了今天的大海,古代的大海,也许是今天的高山,既然大地都如此变幻,无法把握,那么生活在大地上的芸芸

众生,当然也犹如微尘一样,显得太渺小,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既然如此,那么何不眼界更开阔一些,何必在意那些细微末节,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呢?寂而常惺,惺而常寂

【原文】

寂①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扰;惺②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驰。

【注释】

①寂:寂静。

②惺:觉醒。

【评析】

人的一辈子总会遭遇许多,在经历的诸事中,有时要清醒,有时却要装糊涂。糊涂就是善于藏巧露拙,有大度有气量,不为小事所左右;清醒就是知道事情的轻重得失,从而把握得住事物发展的方向,该争取处要作百倍的努力,该放弃处可以淡泊于心。清醒时要善于观察世事的变化,但不可太沉迷于世事,干扰寂静之心;清醒时还要善装糊涂,对大事明白清楚,对无足轻重的小事则要大智若愚,这才是使生活变得轻松的一种态度。童子智少,少而愈完

【原文】

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①;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

【注释】

①完:完整。

【评析】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知识一旦累积得多了,便成为一种负担,人的自然天性便受到破坏,使得内心和外在不统一。所以成人也不妨向儿童学习,感受一下其单纯向上的天性。少与多,这是事物的辩证法,孩童知识少,感情单纯,充满天真的情趣,智慧不受陈见的束缚,所以更能体现生命的向上与美好,孩童常常提出一些令成人受到启发的问题,就是这个道理。成人的知识丰富,智慧也很多,所受的束缚也愈多,所以知识愈多,天性愈迷乱。在生活中,有时就得向孩子学习,保持生命的率真,过得快快乐乐。常思考,多检点

【原文】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①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②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得到,从多入少,从有入无,才是学问的真消息③。

【注释】

①粗浮意气:心气粗乱而浮躁。

②骄矜辞色:言行举止中表现出骄慢的神色。

③真消息:真谛。

【评析】

人在无事时,容易产生很多浮躁的念头,这时就要保持清静,明白地思考;而在忙碌时又容易因浮躁欠思考,这种时候如果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骄不躁,不浮不虚,办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就能够将事情处理得更妥当,与人相处得更融洽。行为处事都要常常警醒自已是否考虑周全,要防止只顾一面而失去了另一面。

人在得意时,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目中无人,这样往往容易遭遇周围人嫉妒,受到打击。所以只有在得意时注意收敛,保持谦虚的本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在失意时,往往容易怨天尤人,甚至猜疑烦躁,这样往往会失去他人的同情,也使自己失去前进的信心,所以要注意从多方面总结教训,使失败成为成功之母,这搓就能使自己减少失误。脱厌如释重,带恋如担枷

【原文】

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①;富贵之人,无所不有,及临命终时,带一恋字②。脱一厌字,如释③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④。

【注释】

①脱一厌字:因对贫贱的厌倦而得到解脱。

②带一恋字:因对名利的眷恋而牵连不舍。

③释:解除。

④枷锁:指刑具而言。

【评析】

死亡为人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句号。人的生命历程,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曲折还是平坦,最后都要走向同一个结局。尽管人生来不平等,但在死亡这一点上却是很平等的,没有人能够逃避得了。名利对人的一生来说都显得那么的重要。贫穷低贱的人,一生在贫穷中挣扎,什么财富也没有,死时自然没有什么留恋,反而如释重负般轻松,富贵位高的人,一生享不尽的荣华,用不尽的财富,留恋着没有享完的福,死时也闭不上眼,死也死得不轻松。所以,人们不必把浮华看得太重。透得名利关,透得生死关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