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围炉夜话 > 第24章(第6页)

第24章(第6页)

俗话说“待人以诚”,直率地袒露

自己的心胸,与人坦诚相见,有什么得意处不妨公开与人说说;有什么失意,不妨打开自己心灵的枷锁,向人倾诉一翻,别人也会以诚心回报。荆棘多刺,做成篱笆尚可,留在胸中挡住交往之门,既会伤人,也可能伤已。人与人之间如果铲掉心中的**就容易得到沟通与交流,友谊、欢笑就会常驻在心间。不必无恶邻,不必无损友

【原文】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①,惟在自持者②两得之。

【注释】

①损友:有害的朋友。

②自持者:能自我把持的人。

【评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在住房时总是希望选择好的邻居;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希望选择好的朋友,这其实是一种好的现象。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甚广,说的是孟子的母亲怕恶邻影响儿子,三迁其居以避之。此一向被世人传为佳话。但是真正能够自我把握的人是不惧恶邻损友的。荷花出污泥却一样的高洁正直,一尘不染。因此即使生活在污浊的环境中,一样可以保持自己清白的本性。有外界不好的环境作比较,人可以从中反省自己,才会做事更加小心谨慎,如果有一个坏邻居和品德不好的朋友,正可以考验自己的修为和定力,增强自己的抵抗能力,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对方。再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好和坏也不是绝对的,恶邻和损友毕竟不是敌人,或许他们身上会有一些闪光之处可以供你借鉴呢。君子小人,五更检点

【原文】

要知自家①是君子小人,只须五更头②检点,思想的是什么便得。

【注释】

①自家:自己。

②五更头:一夜分为五更,五更是天将明的时候。

【评析】

人们往往最不了解的人就是自己。反求诸已,三省吾身,是君子修身养性的好习惯。深夜五更时,万籁俱寂,经过一夜睡眠,此时记忆明晰,思路清醒,这时间问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想想明天能为社会再做些什么,怎样去帮助他人;而一个品德卑劣的小人,也许正盘算着如何去图一己私利,满足自己的贪欲,所以从此时所思所想就可以判断自己的道德是高尚还是卑劣。不断的反省可以让人不断进步,完善自己,这是古代圣人君子的行为。以道窒欲,则心自清

【原文】

以理听言①,则中有主;以道窒欲②,则心自清。

【注释】

①以理听言:以理智来判断所听到的话。

②以道窒欲:以道德修养来闭塞私欲。

【评析】

有时候,人的言语往往受感情的影响较多,由于情绪的影响,言语会离客观事物很远,偏听偏信会使自己失去主张,只有全面分析判断,才能不乱主心骨。如果不用理智思考,而仅仅听信言辞,那么往往会判断失误,只有将听到的言语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判断正误,才不会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孟子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亦是此道理。

人都有一定的欲望,渴望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只有正确判断合理的欲求,得到合理的满足,才会保持心清脑明,做一个正人君子。如果任其发展就会离开合理的正道,因为不用大道来约束,就只能使欲魔恣而行,于自身和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先达后近,交友道也

【原文】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①,交友道也。

【注释】

①先达后近:由接触而后相知。

【评析】

在当今社会,人人都呼唤真情,渴望感情的交流,渴望有亲密的朋友。可是交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选择得当,则受益匪浅;交友不得当,则祸害非轻,所以要掌握交友的正确方法。一般是先有初步的了解,对合乎心意的朋友再进一步接触,在接触中加深感情,心灵和志趣逐渐接近,最后走到一起而相知。如果刚开始交往,只看表面现象,不作深入的了解,短时间内就彼此打得火热,随即就会降温,那时不互相抱怨才是怪事。所以“先择而后交”,才会交到好朋友,“先交而后择”,只能是形成更多的仇隙。朋友就如一杯茶,慢慢地品味,才能体会个中的滋味。形骸非亲,大地亦幻

【原文】

形骸①非亲,何况形骸外之长物②;大地亦幻,何况大地内之微尘。

【注释】

①形骸:身体躯壳。

②长物:一切身外之物。

【评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