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开局一个世界 > 第120章 一路向北(第1页)

第120章 一路向北(第1页)

蒋淑看的很新奇,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跟福建有很大的不同。

刘勇强却没在大连多待,只待了十天左右就出发了。

先乘坐火车前往吉林,大连到吉林已经通车,他的专列也随铁甲舰一起运来。闽辽的铁路标准是一样的,都采用英国标准轨,不管是法国建的还是英国建的,车辆能通用。

专列优先通行,一路跑的飞快,沿途都是绿油油的庄稼,放眼都是各种牲口,东北的牲口数量极多,因为人力始终紧缺,粮食过剩,畜力大量取代人力。

看着一望无际看不到天边的大平原,蒋淑觉得自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就是中原气象吧!”

“嗯。河南也是大平原。”

一眼望不到头的平地,从未出现在福建人的想象中。

各种稻田、麦田、高粱地之间,星罗棋布着一个个村屯。

“这些是民屯吧。”

刘勇强指着窗外远离大河的星散村屯问道。

“都是民屯。”

民屯和军屯不同,民屯的居民不用服兵役。人数也相对宽泛,大原则是100个壮丁一个屯,有多有少,多的有200人的大村,小的30,50也能成屯。军屯出兵的家庭不用交税,民屯则要收一成的收入,以现金交税,根据市场价定标准,亩产按平均算。

还有一点不同,军屯都沿着大河修建,河流是自然的交通通道,有军事价值。所以刘勇强一眼看出这些是民屯,因为远离河流,位于大平原中央。

不过军屯和民屯的组织形式差不多,都设有识字的村官,办有一座学校,那个军官就是唯一的老师,只教识字。

平均一百座村屯才建设有一所正规小学,各个村屯里每年识字能力最强的那个学生,才会被选拔去正规小学读书。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府才有一所中学,整个辽东只有一所大学,大学也在大连。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只能采用精英教育模式。

之所以另设民屯,是因为移民太多,识字的军官不太够。

如今军官出身的村官,人数已经达到了5000人,意味着能拉出50万军队。不过现在已经不再整村征召,因为上次战争出现过这种现象,虽然总共只死了三千多人,可有一个村子的男人全部死光,那个村组成的团乘坐一艘沙船,船被俄国人打沉了。现在的标准是,一次只招一个队,那也能动员出5万后备军。加上两万现役部队,打一场防守战役足够了。

民屯就比较容易撑起来了,读书人越来越多,从小学毕业就能直接回村当村官,至少目前这样。这也让当前东北百姓对送孩子读书非常积极,因为这是一条改变命运的捷径。

随着时间推移,标准肯定越来越高,这一代村官是小学生,下一代就是中学生,再下一代就是大学生,整个社会就是这样滚动进步的。

“现在黑吉辽总共有500万人了吧?”

“辽省有300万,吉省民屯多,长得最快有200万,黑省最少80万人。”

很不错了,七八年时间,人口翻了一番。新增人口基本都是移民。

“现在入境的人越来越少了,今年可能连十万都没有。”

刘勇强苦笑道:“都不想放脚吗。”

三年前最多,那时候李鸿章大规模剿捻,捻军被逼的没办法,成建制的移民东北,捻军基本都是社会边缘人物,几年过去高峰期就过去了。社会上不可能有太多被社会组织抛弃的边缘人,否则就不是出几个捻子,而是要出李自成了。社会边缘人口大量被吸走后,之后来的主要是无地但有社会关系,基本是可以稳定当佃户的人,这些人不富裕,但也饿不死。有些受东北土地的吸引,追求更好的生活,就会迁居东北。这样的人往往零散,大多是孤身前来闯一闯,闯出来了就留下,失败了就回家。

“可以停车吗?”

刘勇强看到一个村屯距离铁路非常近,几乎就贴着道边。

村屯先到,铁路后来。所以这个村子运气不错,原本只是大平原腹地一处普通村屯,以后可能因为铁路发展成镇子,最后发展成城市。

停车,走向十米外有土芋子保护的小村。

“这里叫什么村?”

蒋远摇头:“师父恕罪,徒儿不知。”

蒋远是他留守的总管,不可能知道每个村子,摆摆手放过了。

驴皮屯的村官得知屯外有一群兵正在走过来,立马就跑了出来,还招了好些个小伙子。驴皮屯不是军屯,这里很少被军队光顾。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最近查的严,可能是查小脚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