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一代清官九代流 > 二十六 三弹平步青云(第3页)

二十六 三弹平步青云(第3页)

安帝一脸尴尬,正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谢恽出列上奏:“陛下,臣有本上奏。”

安帝急忙示意他说:“谢爱卿请讲。”

谢恽大声说道:“廷尉谢恽启奏:雍乡侯、司空樊大人之子樊彪,才德俱佳,武艺超群,臣辟举樊彪入朝为……”

杨震一听,不等谢恽说完,急忙出列阻拦说:“皇上,不妥!施政当以任用贤能为根本,治理朝纲应以清除邪秽为正务……”

安帝也不等杨震说完,立即打断他说:“朕早就听说樊彪终日刻苦习武,练得一身超强武艺。近来边关战事不断,朝廷急需勇猛将士。谢爱卿所奏朕准了,先封樊彪为卫尉,接替袁礼总管皇宫禁卫,历练历练……”

九卿卫尉,为朝廷内阁成员。

杨震、杨伦及多数大臣不约而同跪地齐呼:“皇上,不妥!那少将军将如何?”

安帝说:“擢升袁礼为三品辅国将军,仍统领羽林军。”

此刻,在朝廷,已经明显地出现了两股势力:一股为“清流”,以杨震为首;一股为“浊流”,以樊闰为首。

樊闰马上直起身,扭头对杨震说:“杨大人,有什么不妥?难道你推行的那个什么‘以考带察’,明里为公,实则为私,借机把你几个儿子弄得当了官就妥?”

杨震霍地直起身子:“一派胡言!”

杨伦也直身道:“如果杨大人有私心,就会把他的弟弟、五个儿子都弄出来做官。可是,他的弟弟杨季至今在老家学馆教书授徒;他的二儿子杨里,从小不用功于学业,至今还在老家潼关一边种地一边刻苦;他的小舅子黄六多次来洛阳,要求杨大人给谋个差,杨大人都予以严词拒绝……”

安帝说:“退朝!”

杨震喊道:“陛下……”他跪在殿下喊着不走。

“太傅是想逼宫吗?退朝!”安帝无视朝下跪地百官,急忙站起来转身就走。安帝显然已经开始对杨震不待见了。

“唉!”跪在地上的杨震一拳砸在地上,手背撞破,鲜血顺着手背滴落在德阳殿的地上。

散朝后,那些得了软骨症的文武官员一个个低眉垂眼俯首帖耳地围着樊闰争先恐后巴结:“司空大人,以后本府就仰仗大人了!”“祝樊大人如日中天,步步高升!”“樊大人劳苦功高,早就该提拔了!”

樊闰得意扬扬,对围着他的那些人频频点头客套地笑着。

杨伦、虞放、高舒、朱冲随着杨震往下走,一个个气愤不平。

杨伦说:“太后在世时,重用的是贤良文学,而皇上重用樊氏兄弟。”

高舒说:“这明明是重用尚书台,而削弱架空三公的权力。”

杨震说:“几位大人,这儿不是议政的地方,也不是议这些事的时候,当务之急,是阻止这些奸佞的胡作非为。”

从此,大汉政权出现奸佞宦官共同参与的局面,安帝甚至将朝中军政大权交与宦官樊丰、奸佞樊闰,内务大权交与伯荣母女,自己只管玩乐。这导致奸佞相互勾结,玩弄权柄,生活奢侈,贪污受贿,无恶不作。淫妇伯荣,不但不收敛,而且更加骄奢淫逸。

夕阳西下,一片残红。

杨震孤独地站在洛阳城西的五里亭下,远望滚滚黄河,心潮起伏,无限忧愤。

樊闰、樊丰兄弟俩被封侯后,执掌朝廷大权,又合起伙来架空安帝。

安帝沉迷女色,置百姓死活于不顾,大造宫殿,宠幸妖女,重用奸佞,杨震屡次上奏均遭斥责。不仅如此,安帝疏于理会朝政,无视朝纲,昏庸无度,恣意妄为,朝权已被奸佞小人掌握,大汉将大难临头。

这时,杨震面对黄河,仰天长叹:“我大汉内有奸佞作乱,外有西羌南水侵扰,朝廷无宁日,百姓无安康。”

杨伦、虞放、高舒、朱冲和周广几人找遍太尉府和窄巷小院也没有看到杨震,就知道杨震一定又来到了五里亭。自从桓郁去世后,每每杨震心情郁闷,都会来这里远望黄河,不知是思念西面远方的家乡,还是忧虑朝廷。他们一同来到五里亭,果真远远就看见杨震一个人孤独的身影。

皇上是非不辨,朝廷之上,竟然允许妖女指手画脚,简直就是大汉的耻辱。杨伦说:“樊彪这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就这还是什么才德俱佳?当年‘以考带察’洋相百出,被除了名。那次舞弊,就应该抓住治罪。”

朱冲说:“可如今倒好,凭他伯父与王嬷嬷的关系,以及他与妖女伯荣不清不白的关系,竟然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子被封为卫尉,官居九卿。大汉快要完了!”

虞放说:“大汉已病入膏肓,腐败成风,贪官、庸官多如牛毛。大汉真的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

安帝沉迷酒色、无所作为,高官贵宦、王公贵族强取豪夺、醉生梦死,整个社会一片颓靡。法度之废弛、吏治之腐败、民怨之沸腾、贫富分化之严重都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边关震扰,西羌不安,南蛮民变时有发生。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现象,作为托孤之臣,作为皇上太傅,杨震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他痛心地意识到再不扭转局面,大汉真的将走向穷途末路,后果不堪设想。他觉得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都是他们这些儒生大臣的历史使命。

杨震身为首辅大臣,他也知道非议朝政是犯大忌的。他说:“只要我们这些人在朝廷,大汉不会完的。”他不相信大汉真的会完。

杨伦说:“恩师,难道我们还有办法整治这些奸佞?”

杨震回过头来说:“有!老夫准备截发诏令。”

杨震经过反复思索,决定不发诏令。按大汉皇室规定,皇上的诏书诏令要经过尚书台转三公首辅大臣颁行。杨震决定对安帝的这一诏令,拒不执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