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困樊笼重山外笔趣阁 > 第121章(第1页)

第121章(第1页)

>

果然幸或不幸,总是接踵而至。一个人若是幸运起来了,一切都将为他开路,连老天都会站在他这一边。

杜恒熙拿了马回德的印信作为凭证,马不停蹄地奔赴各省开始周旋拉拢,南下北上地穿针引线。

而中央政府在迟迟没有收到马回德的回应也不见其交接动身后,竟直接勒令新任命的总督早日莅任,以免再生变故,为防不测,还给他配备了一个营的护卫。

马回德采取先礼后兵的方式,先是对孙振远坚决挡驾,预备渡轮靠近长江江岸,限孙振远即日离开陕西。同时又派他手下的师长夏寿良与孙谈判,虽是谈判却阵势甚大,几乎刀兵相见,孙振远在他人地盘下,不得不示弱,当夜就乘轮船离开了汉中。

可走虽走,孙振远仗着有安朴山撑腰,并不肯就此罢休,还是滞留在郧阳周边,徘徊不去。

现在马回德公然赶走了孙振远,就等于公开得罪了安朴山,只差没有宣告独立。谁都不知道中央何时会派兵武力讨伐。

而此时,杜恒熙恰好回来了,并为其带来了不少外援,其中不仅有绥远、热河王李二老的支持,还包括长江三督之领袖蔡成斌,几方势力一划分,已对在北京的安朴山形成了钳形攻势。

马回德一扫连日来的愁眉不展,霎时精神抖擞,立即向全国各省发电,历数安朴山十大罪状,无异于一则讨安檄文。

其中不仅包括其为安插党羽,实行军阀政治,擅自违背国民自决精神,阻拦民治,强迫更换总督;还同时披露了北京政府向日本国秘密借款的事,并让报界大做文章,直接将其指为亡国借款。

举国哗然,人们对于“二十一条”的遗恨被重新勾起,抗议浪潮此起彼伏,对安内阁乃至安本人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马回德口述电报内容时,杜恒熙也在旁边,这两月的风尘仆仆,让他整个人显得更为瘦削,连肤色都晒黑了一层。

杜恒熙这一圈南北跑下来,已是名声在外。各省军阀都知道杜兴廷的儿子不仅没有死,反而改头换面,投靠了马回德,而且本领了得,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拉拢了不少实力派。

杜恒熙在这趟旅程中,躲过了不知多少轮暗杀。行踪诡秘,神出鬼没,好像真的成了一个昼伏夜出的鬼魂。连被他求见的政客也只有在他登门时才知道此人已到了自己的辖地。他警惕性甚高,且极为自律,在路上一律不吃外食,只吃自己随身携带的食物或亲手烹调之物,睡觉时,也是枪不离手,常常一夜连换几个驻点。使得安朴山虽连下了几道暗杀令,却连他的影子都没捕捉到。

马回德慷慨陈词到一半,看了眼杜恒熙后,和颜悦色地说道,“安朴山暗杀你父亲一事,属于背信弃义,狠辣冷血,实在令人侧目,你放心,我一定会替你讨回公道。”

杜恒熙站起身,微微弯腰,“多谢大帅。”

待杜恒熙离开,马回德转身对留下的夏寿良说,“安朴山这个老糊涂,连杜兴廷都敢杀。杜兴廷威望军功已到显赫地步,他不讲规矩,其他人自然兔死狐悲,有相煎何急的感慨,担心他长久掌权,自己也会落得相同的下场。他之前将脏水泼给我,现在也该是他自食其果的时候了。”

夏寿良说,“这就是您当初留下此人的理由吗?”

马回德微笑点头,“我留了杜恒熙这么久,还生怕他是一枚定时炸弹,到而今总算赌对了,没看错人,发挥了他应起的作用。”

宣战公告一出,马回德先拿滞留郧阳的孙振远开刀,一营队伍覆灭,直接将其赶回了北京。安朴山派兵支援,于是第二次内战就拉开了序幕。

等到三路大军纷纷起兵直扑京师时,安朴山才慌了神,三线同时作战,已无将领可用,还要留人守卫京畿,只好将称病的金似鸿请出来。

战事焦灼,给他的却是剩下的残兵老将,可用的只有千余人。

金似鸿也不争辩,带上原先跟随自己的一个团,将剩下的挑拣一番,组建队伍,匆匆练三天后就火速奔赴前线。

金似鸿打仗风格素来彪悍狠绝,不留一线。

所有跟他交手的队伍,无论投降还是顽抗,最后都是惨遭屠杀的下场。

在他手下,从来没有活口能留下来。

战场上,他简直成了比恶鬼还要恐怖的名字。

恨他的,惧他的,所有士兵得知自己会对上他后,无不吓得两股战战,丧失斗志。

因为没有存活的希望,遇上金似鸿的队伍中,负隅顽抗的有,逃兵也变得格外的多。恐惧怕死是天性的弱点,真能背水一战的好汉却不多。

金似鸿看穿了这份劣性,他那一路,是唯一告捷,将叛军杀回指挥部,还连夺下三四个县的队伍。

第71章谈判

越往北走,天寒日短,大风刮起,越发奄奄得冷。

金似鸿这一路由古北口以趋热河。

安朴山表面是说古北口这一路关系重大,非劲旅不克胜任,实际是因此路遥远险阻,接济困难,想要陷金似鸿于绝境。

还派了自己的亲信率部相随,下了命令,若金似鸿有何异动,就近解决。

这份牵制,虽未放在明面上,彼此都心知肚明。

金似鸿单手拢着缰绳,骑在高头大马上,这里道路荒僻,百八十里都没有人烟,朔风强劲,行路困难。

走了一段时间后,经过一间破庙,金似鸿下令人马停下休整,悬釜而炊。他虽在战场上杀人如麻,却并不侵扰百姓,一路遇见村庄都尽量绕路而走,只在破庙村口等地休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