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春秋左传注疏的注者和疏者分别是 > 第10章 孟冬纪(第4页)

第10章 孟冬纪(第4页)

滥(làn):通“鉴”。浴盆。

胜(shēnɡ):尽。

具:器物。

题凑:古代天子的椁制,也赐用于大臣。椁室用大木累积而成,好像四面有檐的屋子,木的头都向内,故名题凑。题,头。凑,聚。

袭:重(ɡ),层。

():载棺柩的车。

羽旄旌旗:泛指各种旗帜。旄,竿顶用旄牛尾为饰的旗。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鸟羽作竿饰的旗。如云偻(liǔ)翣(sà):因偻翣之上画有云气,故称“如云偻翣”。偻,盖在柩车上的饰物。他书或作“蒌”、“柳”。翣,用羽毛制成的伞形之物,有柄,灵车行时持之在两旁随行。督:正,这里有装饰的意思。

佩:装饰。

黼黻(fǔfú):古代礼服上绘绣的花纹。黑白相间的花纹叫黼,黑与青相间的花纹叫黻。文章:错杂的色彩或花纹。古以青赤相配为文,赤白相配为章。饬:通“饰”。

绋(fú):牵引棺柩的绳索。古时送葬都执绋。

军制:军法。

观世:给世人看。观,示。

侈:盛大。

贫:用如使动。

安死【正文】

三曰:

世之为丘垄也①,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②,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③。以此观世示富则可矣,以此为死则不可也。夫死,其视万岁犹一瞚也④。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以百与六十为无穷者之虑⑤,其情必不相当矣。以无穷为死者之虑,则得之矣。

今有人于此,为石铭置之垄上,曰:“此其中之物,具珠玉、玩好、财物、宝器甚多⑥,不可不抇⑦,抇之必大富,世世乘车食肉。”人必相与笑之,以为大惑。世之厚葬也,有似于此。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无不亡之国者,是无不抇之墓也。以耳目所闻见,齐、荆、燕尝亡矣⑧,宋、中山已亡矣,赵、魏、韩皆亡矣⑨,其皆故国矣⑩。自此以上者,亡国不可胜数,是故大墓无不抇也。而世皆争为之,岂不悲哉?

君之不令民,父之不孝子,兄之不悌弟,皆乡里之所釜者而逐之。惮耕稼采薪之劳,不肯官人事,而祈美衣侈食之乐,智巧穷屈,无以为之,于是乎聚群多之徒,以深山广泽林薮,扑击遏夺,又视名丘大墓葬之厚者,求舍便居,以微抇之,日夜不休,必得所利,相与分之。夫有所爱所重,而令奸邪、盗贼、寇乱之人卒必辱之,此孝子、忠臣、亲父、交友之大事。

尧葬于谷林,通树之;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禹葬于会稽,不变人徒。是故先王以俭节葬死也,非爱其费也,非恶其劳也,以为死者虑也。先王之所恶,惟死者之辱也。发则必辱,俭则不发。故先王之葬,必俭,必合,必同。何谓合?何谓同?葬于山林则合乎山林,葬于阪隰则同乎阪隰。此之谓爱人。夫爱人者众,知爱人者寡。故宋未亡而东冢抇,齐未亡而庄公冢抇。国安宁而犹若此,又况百世之后而国已亡乎?故孝子、忠臣、亲父、交友不可不察于此也。夫爱之而反危之,其此之谓乎!《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此言不知邻

类也。

故反以相非,反以相是。其所非方其所是也,其所是方其所非也。是非未定,而喜怒斗争反为用矣。吾不非斗,不非争,而非所以斗,非所以争。故凡斗争者,是非已定之用也。今多不先定其是非,而先疾斗争,此惑之大者也。

鲁季孙有丧,孔子往吊之。入门而左,从客也。主人以玙墦收,孔子径庭而趋,历级而上,曰:“以宝玉收,譬之犹暴骸中原也。”径庭历级,非礼也;虽然,以救过也。【解说】

本篇与《节丧》主旨相同,内容相似,实为一意而分为两篇。所谓“安死”是使死者安宁的意思。怎样才能做到“安死”呢?文章批评了世上厚葬的作法,根据“大墓无不抇”的现实,提出“以俭节葬死”的主张。文章指出:“先王之葬,必俭,必合,必同”,这样做不是“爱其费”,也不是“恶其劳”,而是“为死者虑”。只有“节丧”,才能实现“安死”,才算是真正的“爱人”。【注释】

①丘垄:坟墓。他书或作“丘陇”。

②之:代上文“丘垄”。

③阙:墓阙,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宾阼(zuò):堂前东西阶。古代宾主相见,宾自西阶而上,主人立于东阶,故西阶称宾,东阶称阼。

④瞚(shùn):同“瞬”。眨眼。

⑤无穷者:无限久远的事物。这里指死者。

⑥具:置,备。宝器:珍贵的器物,多指鼎彝等传国之重器。

⑦抇(hú):发掘。

⑧齐、荆、燕尝亡矣:史实未详。

⑨韩、赵、魏皆亡矣:此处记载与史实有出入。疑“亡”字当另有所指,未洋。一说“亡”字用为国势乱弱、大权旁落、人主不能行其制之义(见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

⑩故国:古国,旧国。

以上:以前。

令:善。

悌(tì):敬爱兄长。

所釜(fǔ)(lì)者:用釜吃饭的人。这里指所有的人。釜,古代炊器,类似于今天的锅。,古代炊器,陶制,三足,中空。“釜”、“”都用如动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