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定鼎以来,在秀才这一关,卡到十六七岁的俊才屡见不鲜。甚至二十岁仍未考中秀才的聪明人,也不乏其人。」
「秀才要过县试丶府试丶院试三关,每一关都是竞争激烈,岂能自信三关连捷?」
「一旦错过三年一次的乡试,又等三年,那就先机尽失了。」
「这并非最好的法子。」
朱寅心中凛然
红本目云年上安新大到老还是童生他赶紧说道:「还请叔父指点。」
庄廷谏道:「国朝科举大典,无非秀才丶举人丶进士三出身。」
「秀才功名最大的用处,就是有参加乡试的资格。」
「可若是你花钱捐纳例监,进入南雍(南京国子监)读书,虽然没有秀才功名,却有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如此一来,你就能尽早参加乡试。你如能今年就捐入国子监,明年秋闱,就有机会谋取乡试资格啊。」
「例监虽然没有秀才体面,也不算真正的功名,但只要花钱,就能得到浮票,参加乡试。」
「等于是,你能提前三年参加乡试。虽然你太年幼,考中举人的可能很小,但你熟悉了乡试,
三年后再考就多半能中!」
朱寅顿时心中一动。
按照庄廷谏的法子,他岂不是有可能成为十岁的举人,十一岁的进士?
大明最年轻的举人,之前是杨廷和。
老杨是十岁中秀才,十二岁中举人。
自己明年若是考中举人,那就是十岁的举人,打破了杨廷和的记录。
立刻就会名满天下!
朱寅顿时有点激动了。
「叔父,花钱捐个监生,就能参加乡试,这麽容易?」朱寅问道。
「容易?」庄廷谏摇头,「当然没有那麽容易。否则,秀才功名为何还那麽重要?」
「首先,捐监可不容易啊。那可不是一点银子。要想纳捐进入南雍,如今的行情年年看涨,纹银八百两打底!」
「因为名额有限,每年只有一百多个纳捐名额,有时还要私下变价扑买(拍卖),价高者得。
「你想想看,有多少人家,能出得起八百两纹银纳捐?就是捐上的例监,也不是都有资格能参加乡试。」
朱寅眉头一皱。
花这麽多银子纳捐不说,而且纳捐入学之后,也不是都有资格考试?
却听庄廷谏继续说道:「国子监的岁贡丶拔贡丶副贡丶恩贡,本来就是秀才功名,他们直接可以参加乡试。」
「可是例监不同,例监虽然也是国子监的学生,可毕竟不是秀才。即便花了钱,却也要成绩优秀的例监,才能参加乡试。「
「前年,南雍的例监生,只有三成拿到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你只要认真读书,拿到乡试资格不难。毕竟例监生中,大多都是商人子弟,课业稀松平常,
甚至不学无术。」
庄廷谏说到这里,喝了一口茶,清清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