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战鼓刚刚响起,户部的金库却已见底。
李文思四处筹措,甚至向御马监借贷。
这些借款无一不是附带高昂利息。
如今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秋粮的税收上,期盼能稍解燃眉之急。
这场战事的奖赏,户部尚能勉强承担。
然而,若前线之战久拖不决,军饷的供给将岌岌可危。
李文思一撩袍角,向崇祯皇帝跪下,恳切道:“陛下,臣以为,前方战事,必须速战速决。
“眼下的大明,实已不堪承受旷日持久的大战,恳请皇上明鉴!”
吏部尚书李玄日,亦随之跪倒,附和道:“李阁老所言,实为深思熟虑,为国谋远之策。
“皇上虽慷慨解囊,军心一时振奋,但前方兵多饷少,户部长期补贴已至极限,绝非长久之计。
“而眼下,苏州府遭旱蝗,太仓州灾情严重,湖州府蝗灾肆虐,山东、河南旱灾再起。
“村中炊烟绝迹,野外白骨遍野,一片凋零悲惨,饿殍满路,景象触目惊心。
“百姓嗷嗷待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
“况且流贼寇等尚未肃清,无论是赈灾还是剿贼,皆需庞大物资,岂能尽数投入北方前线?”
说到这,他顿了顿,又继续道:“今我军大捷,正是士气高涨之时,应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彻底消灭虏寇,以解北方之危。
“切不可错失良机,固守一隅,且亦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古训在前,请陛下明鉴。”
听到这些,陈甲信大惊失色。
身体晃动,险些跌倒。
“皇上,万万不可急躁冒进!”
他急忙稳住后随即跪下,言辞恳切:“皇上明鉴,虽有前线捷报,然敌寇主力犹存,战力未减,切不可掉以轻心,盲目冒进。
“必须稳扎稳打,以防敌寇有机可乘。
“兵凶战危,古训昭昭,稍有不慎,便是国之精锐尽丧,恳请皇上三思而行!”
在此战役前,陈甲信曾与诸多将领深入探讨策略。
根据众将的见解,此战需审时度势,既要抓住战机果断出击,避免错失良机。
也要谨慎行事,防止轻率冒进,给敌人留下反击的空间。
大战涉及数十万兵马,胜负非一朝一夕可决,加之敌方倾全国之力,战斗力不容小觑。
尽管陈甲信身为兵部尚书,但在军事决策上,他更倾向于采纳前方诸将的建议。
只要明朝不败,就等于胜利。
前线捷报连连,陈甲信在崇祯帝心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此时,他自然不愿冒然决战,以免功亏一篑。
一旦战败,兵部尚书之位恐难保全,更不用说内阁首辅了。
因此,当李玄日和李文思提出激进主张时,他立即表示反对。
李文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质问陈甲信:“请问兵部陈大人,若不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而是一味拖延,军需粮饷从何而来?”
陈甲信轻蔑一笑,反问道:“李阁老身为户部尚书,粮饷之事,理应由你负责,为何要向我发问?”
他接着道:“我大明或许难以长期支撑,但敌寇更是难以持久。
“难道你没听说敌境银多粮少,连王公将臣都常有饥寒之患吗?”
“即便我大明面临困境,但那敌夷小邦,在粮草供给上,远不及我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