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喝了一下午茶,一个时辰后,天也不那么热了,约翰和孟超从后门走出了衙门,回客栈休息。
二人刚走出衙门,约翰个子很高,他影子先出来了,这时候老李和拔都都早醒酒了,老李一扒拉拔都,示意有人走出来了。
拔都把帽子一拉,假装还在鼾睡,靠在墙角,老李则站起来转过脸去假装刚从衙门走过……
约翰一头黄色头发,高高的鼻子,蓝色眼睛,身材笔挺的走了出来,后面还有何知府的送客之声。
老李和拔都都看的一清二楚,心里一惊:绑匪约翰!
二人都认识约翰,在陈龙寿辰前夜吃满汉全席的宴会上见过这个洋人,可是那晚客人太多,约翰却一点没注意拔都和老李。
拔都和老李和何知府的八个侍卫打架的白天,约翰也没去看热闹。
他见到老李和拔都也不认识,孟超更不认识。
可是老李和拔都一眼就认出了他。
约翰二人出来,打算找个黄包车回客栈。
看附近没有,又走出了几十米,四处寻找拉黄包车的车夫。
在清朝时期,城市交通方式还是基本以马车为主,还有人力车,最早的人力车很笨重,车轱辘都是铁的。
晚清时候出现了黄包车,也是人力车,只是比以前更轻便。
黄包车最早是1870年在上海流行开来,这本书故事大概在1886年前后发生的事情。
这时候春江府已经有了少量的黄包车,这些人力车夫很辛苦,靠体力赚钱。
到了清末民初时候,黄包车已经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市场,数量规模庞大。
据考证,黄包车的起源大约在1870年,当时日本人发明了一种叫做“东洋车”的人力车。
同治12年,也就是1873年,法国人米拉意识到东洋车在运输乘客方面非常实用。
于是引入了“东洋车”并向上海法租界公董局提交了一份计划,要求在两个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获得十年的专利经营权。
早期的人力车可以容纳双人,男女可以共乘。
但清政府认为男女共乘有伤风化,并且车夫拉双人车也很有难度,因此禁止了双人共乘,将双座车改为单座车,并采用了橡胶轮胎,提高了车辆性能。
后来为了区别私人所有的“东洋车”与用来拉客营运的公有“东洋车”,硬性规定“东洋车”的颜色必须为黄色。
自此,“东洋车”也就被称人们为“黄包车”。
这个黄包车成为民国时期国内大城市的一种独特交通工具,很多清末民初影视剧里都大量出现黄包车的影子。
尤其老上海的电影,拉着黄包车跑过街道,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黄包车虽然是日本人发明,在上海先投入使用,可是中国人的模仿能力很强,这些春江府的黄包车基本都没有官方的营运手续,相当于现在的黑出租,不过坐的起的人非富即贵。
而当时官员出行还是喜欢坐轿,农村山路则喜欢骑驴或骑马出行。
今天,约翰和孟超就叫了两个刚刚在流行春江府不久的黄包车,用现在话说,打了两个黑出租。
老李和拔都对视一眼,拔都已经站起来了,二人看着约翰和孟超走远……
老李打算找六爷和陈二爷报告情况,来不及了,张文龙和四哥也不知道转悠到哪里去了。
等去衙门前门找人回来,约翰二人肯定就没影了,老李来不及多想,他摸了摸腰里的短枪,走到拔都身边低声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