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太子等三人寄于厚望的人姓杨,此人早年通过科举入朝为官,天启皇帝在位时,官至左都御使之职。杨御史性格耿直,很是看不惯当时在朝中一手遮天为所欲为的奸宦魏忠贤,曾屡次向皇帝上疏对其进行弹劾。、那魏忠贤很快便给他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要将其置于死地。当时,身为御弟,后来的崇祯帝尚未上位,却早就对魏忠贤在朝中的霸道行径大为不满,对这位杨御史也颇为赏识。听说魏忠贤要对他下死手,赶紧到天启皇帝面前为杨御史求情。
当时的天启皇帝没有子嗣,这位御弟也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这个帝位的合法维承人,所以,这位御弟的话在天启皇帝的心里还是有些份量的,再者说,他这位皇帝虽然整天只把心思放在研究木工和迠筑技艺上,不愿打理朝政,可他并不糊涂,心中也知那杨御史必有冤情,见御弟来为他求情,也便顺水推舟,给了御弟一个面子,随后便找个机会,在魏忠贤面前为那杨御史开脱了几句。
那魏忠贤虽然在朝庭中可以为所欲为,可他心中却也明白,在天启皇帝面前,他永远只是一个奴才。他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拜这位皇帝所赐,所以,一直以来,他对天启帝的话从来不敢有半点忤逆,如今见皇上有意为杨御史开脱,他哪敢不尊。回去以后,随即便对那杨御史来了个“法外开恩”,免了死刑,判了个削职为民,将其赶回了老家。
杨御史得以死里逃生,随后也便知道救了自己命的人是皇帝的御弟朱由俭,对这位救命恩人自然是感激涕零,发誓今后若有机会,定会以死相报。
这位杨先生离开了官场,回家以后,不久便进入了商场。凭着自己的才干和以前在官场上积攒下的人脉,很快便发了家,成了这一带有名的豪绅。而他的性格向来是为人豪爽大气,而且乐善好施,不吝钱财,所以自从发家以后,也便不断拿出些钱财,救济乡里的穷苦百姓,于是很快便在这一带落了一个杨大善人的称号。崇祯上位以后,也曾下旨召他重回朝堂为官,可他上次死里逃生以后,早就对官场中的复杂关系产生了一种畏惧和厌倦,决定这一生不再涉足官场,所以对于崇祯帝的好意只能婉转地给予了回绝。也因为此,这些年来他的心中一直对崇祯帝有一种深深的歉疚之情。不过当年这位杨先生在朝为官时太子应该还未出生,而凌之风与罗洪两位也还只是个孩童,所以并未直接与他打过交道,只不过后来在别人的谈论中对这人有个大致的了解,可并不清楚这位杨先生具体是哪里人,如今不断在当地人的口中提到这个人的大名和各种作为,再细一打听,随即便确定,这位被当地人如此颂扬的杨大善人定是多年前在朝为官,而后被魏忠贤迫害的那位杨御史。
太子等三人确定这事以后,都觉得,根据这杨先生的处世为人和当年崇祯帝对他的救命之恩,如今太子遭难,他决不会坐视不管。于是三人很快便找个机会,来到杨府,见到了杨先生。杨先生经过一番询问,很快便确定眼前这位年轻人确为太子无疑。不觉心中大喜。多年以来,他一直为没有报得崇祯皇帝的救命之恩而心怀歉意,看来今天终于等来了机会,首先,他便将城外的一座大庄园连同那一带的土地送给了三人以做为他们的安身之所,随后又答应,等他们安顿好以后,再送他们几项生意让他们经营。太子等三位自是对杨先生好一番表示。谢意。杨先生听了,却是连连摆手道:“三位可千万莫要提那个谢字,你们这是给了老夫一个报当年先帝的救命之恩的机会,从此老夫也总算可以心安一些了。”
从此以后,太子等人总算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又经过几年的经营,竟也成了这一带有些名气的富豪。
事情说到这里,不妨再借用一句说书人的常用语,叫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国事还是太子几人的私事都发生了可谓翻无复地的改变。首先说国事,大清军进入北京以后,经过短暂的休整,立即兵分两路,一路向西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的大顺军不是清军的对手,只能到处转战,坚持了一年多以后,最终在湖北省的九宫山全军复没,李自成本人不知所踪。
而另一路清军则一路向南,直取江南大明朝的半壁江山。而大明的新都城南京也没能坚持多久,便被清军攻破,那位自立的皇帝朱由崧被清军俘获。以后又有两位朱氏族人先后在南方称帝,继续和清军对抗。前前后后一共坚持了十几年,最后终于还是没能逃过失败的命运。至此,大清朝总算是统一了整个中华大地,成为了一个疆土完整的一统王朝。
接着再说说个人。太子已经由一个十五六岁的大孩子长成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壮年人,而凌子风和罗洪两人则已经变成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不过二人都已经把北方的家人搬了过来,太子也早就在这里有了家窒。应该说,他们的个人小日子过的还是挺舒适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然小日子过的不错,可三人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所担负着的重大使命,而太子更没有忘记自己的特殊身份。如今,虽然正统的大明王朝已经不复存在,可各地仍然话动着不少的反清势力。他们有的带领一部被清军击散的部队,啸聚山林,做起了山大王,有的隐于民间,成立帮会,广收信徒,秘密做着反清复明的宣传工作。而太子等则不断派出人去和这些反清势力进行联络,就等着一个适的时机,以大明太子的名义,登高一呼,举起反清复明大旗,为恢复大明王朝再拼搏一次。
日子就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中一天天过去。可是近些日子,他们却听到一个传言不断在民间到处传播着,说是在本省的天柱山中藏有一笔数额巨大的财宝,这笔财宝就是当年李自成撤出北京时偷偷运到这里来的,还说有人已经在山中找到了不少铸有大顺标记的金银元宝。三人听到这个消息,还真是有些动心。他们经过一番分析,越来越觉得这个传言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他们早就知道,那李自成进京以后,确实弄得一大批金银财宝,可清兵入城以后,这些财宝便没了踪影,若是李自成随军带走,也必被清军所获,数量如此巨大的一批财宝,清军即便想瞒也总会走露些风声。看来这批财宝李自成并未全部随军带走,而是运往别处藏匿起来,那么将其藏在这天柱山中当然也是极有可能的事。这天三人又聚在一起,又议论起此事。太子开口说道:“看来那天柱山藏有大批财宝的传言及有可能并非妄传,我?日后要办大事,必然要有大量钱财作为支撑,反正近来我等也无甚大事,何不到那天柱山中探寻一番,若是老天佑我,或许有所收获,即便无所斩获,也只当游览一番,却也无甚损失”另外两人听了,连声说好。太子一看二人并无异意,随即说道:“既然二位赞成,那我?便对家中做些安排,然后近日起程便是”。至此,到那天柱山寻宝之事,便确定下来。接下来,三人自是各自对家事做些安置。
几天以后,三人觉得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又重新聚在一齐,商议起程之事。这时却见一人走了进来,三人一看,原来是罗洪的儿子罗云。这罗云大概有个十七八岁的样子,长的眉清目秀,浑身透出一股精神干练的气质,而且十分聪明伶俐,很是讨人喜欢。
只见罗云来到三人面前,先是礼貌地和三人打个招呼,然后说道:“听说三位长辈要出门办事,可否也把云儿带上?”罗洪一听,立时对儿子叱道:“大人们在这里商议正事,你小孩子到这里添什么乱,真是不懂规矩。”罗云听了,却不服气的说道:“按照老祖宗的规矩,到了十六岁就算成年了,云儿现今已是十七八岁的人了,怎么还能算是孩子?就算帮不上大忙,到时给各位长辈端个茶倒个水总还可以吧。”罗洪一听这话,一时倒是没了话说,只好继续叱道:“正事没见你学到多少,倒是学会顶撞老子了。”这时一旁的凌子风说道:“我看云儿的的话倒也没错,到了这个年龄也该出去见见世面,历练历练了。”太子在一旁笑道:“跟着出去见识一下世面倒也不错,只是不知你这武功练的如何了,若在~外面碰到事情可不要成为我们的累赘。”罗云连忙说道:“各位长辈教我的武功,云儿早就练的烂熟,若是在外碰到什么强人,不劳长辈们动手,只云儿一人便可将他打个落花流水。”三人听了,不由一下都笑了起来。三人笑罢,太子遂说道:“既然如此,就看你爹爹舍不舍得了,只要他肯荅应,便把你当做我们的保镖带上。”罗云一听,连忙眼巴巴地看向罗洪。罗洪则似乎有些无奈地说道:“这孩子敢于如此放肆,都是你们将他惯成这样。既然你们答应,我又何必去做恶人?”接着又对罗云厉声说道:“你给我好好记住,出门在外,一切听从长辈安排,决不准惹事生非、任性胡来。”罗云一听,荅声“云儿知道”,随即向外跑去
喜欢大顺宝藏请大家收藏:(www。630zww。com)大顺宝藏【630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