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口碑,首先绝不能停工。各方的眼睛都盯着基坑的建设情况,有个风吹草动,大家都清楚。所以,建议林总亲自与总包谈好条件,制定好付款比例,即我们先只付部分,其余让他们垫资承建。”
“广告、设计等营销费用可以推后支付。凤林居的主体设计已经完成,营销固然重要,但不选这些强势的合作商也不会伤害到我们的根本。宣传我们可以分步做,慢慢做,不必要一次性全覆盖、全付款。比如可以先从自有物业外墙和扫街的宣传单开始。”
“不过,总包垫资有上限,其他费用推后支付也治标不治本。我们必须尽快地开源,也就是卖楼。”
林凤娣表示认可。
梁可得到支持,继续建议道:
“由于目前公司采取的是‘全面开花’的开发销售模式。即12栋楼同时开工,人力财力都很分散,消耗很大,战线也拉的很长。”
“继续下去,公司账上的这些钱根本撑不到卖楼的那一天。”
“但如果调整开发销售模式为‘滚动开发’,即集中力量先做面对着桂海河、有商业裙楼的1栋和2栋,就能尽快达标拿证,开展销售,收集回款。”
“当然,其他楼栋要放慢进度、交叉作业,缩减成本。”
“等有了销售回款,我们再根据情况做另外的楼栋,再售、再建,将资金滚动起来。”
“这样,缩短了回款周期,就能解决周转问题。”
这正是梁可几个月前提给陆永亨的建议。陆永亨取舍之后,还是选择了“全面开花”。一方面考虑到“滚动开发”模式下的销售难度和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也是他对自己的筹资能力有信心。但以现在的情况,这可能是林凤娣最好的选择。
林凤娣显然也明白当下的处境。但她还在犹豫。
“如果这样做,桂河沿岸景观绿化带怎么安排?这是完全不赚钱的,可如果我们不做,D城会回收凤林居的土地。”
“肯定要做,而且要做在凤林居前头,但不是做全部。我们可以拨出一部分资源,把凤林居门口对面的那一片滩涂优先整治好,沿着河岸建设出一小段,并在商业裙楼的正对面建成一片文化广场。”
娟娟反对:“建设河岸是附加条件,对我们来说是一项任务,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陆总原本的打算,是等凤林居全部卖完,看有多少余钱再做。即使不能做得很精致,至少也要配备基本的功能。可现在我们急缺资金,怎么要先做河岸?”
林凤娣认可了娟娟。
这个问题梁可早就想过。虽然几个月前陆永亨没有采用‘滚动开发’,在平时的工作中,她也当修炼功课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方案。她时刻准备着,但没想到真的有讲出来的一天:
“林总,我们要把‘建设河岸’换个角度来看。”
“有机会塑造桂海河的沿岸风景,并不是凤林居的负担,而是凤林居的优势。”
“D城目前的住房大多为农民自建房,本地人其实并不愁住。但自建房公共空间极小,居民需要有地方活动。所以,即使现在的桂海河边泥泞不堪,晚上没有路灯,本地甚至多次拉线禁止下河,周边居民还是要到桂海河边来散步。”
“若只是景观,那人们只会走一走,最多坐一坐。”
“可如果在河边园林之中有个广场,人们肯定都会在广场聚集,到广场来活动。”
林凤娣立刻明白了梁可的意思。这样做,能给凤林居聚集人气,为销售做好准备。林凤娣笑道:
“是了。再进一步想,若其他区域先不做,仅做一个广场,他们就只能来广场。那桂海河沿岸的人气,就尽落凤林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