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真实的蒙古国 > 第40章 大结局(第2页)

第40章 大结局(第2页)

被五花大绑的包裹,扔在那里,就像一头头待宰的肥猪,因此,那时在蒙古倒爷圈里就出现一个新词儿,你有几个“大猪和小猪”?

外蒙古还有一个习俗,和内蒙古不太一样,就是过大年,外蒙古过得是藏历新年“查干萨拉”(意:白节),和中国的农历新年差几天到一个月。

他们的家族间,在白节要拜年,家里的长辈要准备好礼物,给每个拜年的晚辈一份礼物,仅此一项,苏布达大姐家每年都要从中国采购几千块钱的小商品,做为新年礼物备用。

在蒙古国多年来,有一个感触很深,就是他们的家族观念极强,平平常常的一个老人过生日,就能够把饭店一层楼几十张桌子全包下来,上百人聚餐,很是热闹。

虽然是家族兄弟姐妹,每家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也是不尽相同的,但在一个问题上,表现的尤为突出,那就是出国留学。

蒙古国对孩子出国留学很重视,他们可以不必太在意自身的经济条件,大家一起凑钱,以后再还就是了。

所以蒙古国年轻人在国外留过学的比例相当高。

苏布达大姐的孩子,孩子的孩子,都有在北京留学的经历,也有由我来当监护人的。

这个时期,我在北京开展了一项业务,就是介绍蒙古国的孩子到中国的家庭生活,学习中文。

在北京的周边地区,我物色了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且孩子也是在初中阶段,年龄和蒙古国孩子相仿,经常有一到两个大人在家的家庭,把蒙古国的孩子安置在他们家里,每家安置一个。

让他们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启蒙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想当初,我们也是这样懵懂的来到大草原,住进了一无所知的牧民家庭,从而认识了一种文化。

一开始我还是很担心蒙古国孩子,在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一样的内外部环境中生活会有什么不适,也担心他们的某些家长会出于不放心,而产生什么干扰或纠纷,通过实践证明,这一切顾虑都是多余的,几十个孩子,没有一例所担心的情况发生。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蒙古国的传统文化,对孩子是“疼爱”而不是“溺爱”。

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在逆境中磨练,去形成一种对世界的全面认识,去锻造出一种坚韧的品质。

我那时的工作还要定期的,分批的,组织那些孩子们,到北京的几大名胜古迹游览,这是他们学习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这个阶段,最累的就属登长城了,他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我五十多岁,要陪着他们爬到顶峰,还要给他们一一拍照留作纪念,回到家里还要修照片洗照片,那时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了。

可这项工作又没人可以代劳,代表处里主要是蒙古国工作人员,她们有编辑杂志的工作,也很繁重,国内职工又不会蒙语,无法与孩子们交流,所以我只能亲自上场了。

业务开展的非常不错,不仅受到蒙古国家庭支持,同样受到中国家庭的欢迎,不幸的是,正在业务蒸蒸日上之时,受国际关系的影响,无奈中止了。

国际关系,实在是一个不可预知的变量,从前文中大盛魁的兴衰,到王老爷子的一生,无处不受国际关系的左右,没想到在我的创业阶段,也受到了如此影响。

影响归影响,日子还要继续过吧,接下来的章节,就是从此我奔波在中蒙两国之间,寻找一些商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只是让大家尽可能的从各个角度,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下《真实的蒙古国》在那些特殊的时期,我切身经历过,发生过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尤其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全面开放的时期,无论是学习、工作、旅游、还是移民定居,都或多或少的,要在不同的国度,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三观不尽相同的人打交道,为了尽量少走弯路,少受伤害,多了解一些我们这些过来人的切身经历,也是不无裨益的。

很多年轻人都走出过,或即将走出国门,在此,我瑾祝你们好运!

《真实的蒙古国》全文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