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真实的蒙古国 > 第5章 打开一扇窗(第1页)

第5章 打开一扇窗(第1页)

我每天上午十点,准时到办公室,稿件已经整整齐齐放在办公桌上了。

稿件还是挺多的,每天都有一摞,我随着翻阅随着修改,稿件内容不是特别长,基本是一些新闻报道。

这对我及时了解外面的形势很有帮助,通过字里行间我发现,可能会有大事发生。

改完稿子交给播音员就没事儿了,抽空就下楼到电视台转转,和桑导打个招呼。

电视剧部门还是没有什么起色,新闻部倒是热闹起来了,每天都有几个小组,扛着欧式摄像机到处去寻找题材。

这些日子播出的电视新闻,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个是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少,尤其是食品。再一个就是乌兰巴托市和外省市,原来苏联人居住的小区都人走楼空了。

其实,人走楼空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早在1989年就开始了。目前他们报道的内容主要是这些楼房被空置后,里面的基础设施都破坏殆尽了。

窗户被拆掉,暖气片和管道被拆毁,水龙头水管被拆掉,屋门被卸掉,有门也没有门把手了。总之,一切金属制品都被拆卸的精光。

因为苏联生产的这些东西不仅特别厚实实在,且大部分都是高质量钢材或黄铜制作的。

看电视画面就是被拆的乱七八糟,惨不忍睹,满目是残破的水泥框架。

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气愤和反感。

有议论说是因为苏联人的不满情绪导致的破坏,后来才慢慢知道,这根本不是苏联人拆的的,而是当地人干的,这从后面一火车一火车的往中国卖废铜烂铁就可见一斑了。

据说,50年代,中苏建设了一条从北京直通莫斯科的通讯电缆,途经蒙古国乌兰巴托。了解当年蒙古“温都尔汗坠机”事件的朋友或许会知道,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为了尽快把情况向北京汇报,就紧急启用了这条重要的线路。

当地人也找到并把电缆挖出来,把里面的紫铜电线当废品给卖了。

后来想想也是,在城市里的那些苏联人小区楼房还有用,在首都以外盖的那些小区本身就是为军事基地配套的,基地都废弃了,楼房还有什么用?反正当地牧民是不会去住的,还不如拆了卖点钱呢!

总之,从91年中期往后,蒙古国就失控了,到92年愈演愈烈,各种罢工,各种游行示威,此起彼伏。

这期间,前苏联已经彻底中断了对蒙古国的物资供应,影响最大的就是汽油柴油,因为这类物资是百分之百靠苏联供应的,一下子就彻底断供了。

电视台新闻部外出采访也只能靠马车了。

看到马车拉着一帮肩扛现代化摄像机的人,到处采访,真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很快镜头就对准了商店,蒙古钱币(图格里克)大幅贬值,商店里的商品大幅减少,以至于最严重的时候,商店里只有本国产的咸盐,摆放的整整齐齐。

商店外人头攒动,背着大包小包,里面全是钱,四处张望着,就等着运送食品的卡车到来。

一般情况下是失望大于希望。

真的是没有任何物资了。因为多年来蒙古国就没有建立自已的轻工和食品工业的体系,全心全意的依靠苏联了。

自从1922年,苏联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以来,蒙古国就参与其中了。

到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蒙古国就负责向苏联和东欧提供矿产资源和畜牧产品及粮食。

蒙古国一切的生产及生活物资均由苏联赊账供应,蒙古国生活物资的百分之八十多是靠苏联提供的。

但是,蒙古国为此付出的是资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