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混小子,我……”惧留孙再也无法压制自己内心的火气,便要上前来教训姜林一番,边上的杨戬等人赶忙拉住自己的师父。
“师兄,师兄,无妨,无妨。”姜尚望着自己的这位私生子,想着自打第一次见面以来这些日子的种种,心中突然豁然开朗起来。
不得不说自己的这个儿子确实是有些手段的,人虽然心眼小了些,嘴上也轻易地不吃亏,但是心毕竟是好的。并且从一众人的口中得知,自己的这个儿子不但有大智慧,大本领,而且非常仁慈。别的不说,自己的几位师侄自己是清楚的,此前也多次邀请入西岐为官,几人均不动容,现在这几人能被姜林说动,可见这儿子是有些本事的。
惧留孙之所以生气,是见到做儿子对自己的老子如此态度,心中不满。但姜尚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根本就不知道眼前的自己便是其亲生父亲,而且是一个敌国的使者,做派自然不会客气。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性格,无可厚非,相反与西岐那几位不成器的儿子相比,姜尚发现自己竟然更喜欢姜林这个私生子。真是世事难料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师弟啊,这些日子在晋阳镇受委屈了。师兄正好近几日无事,我送你去南边营地。杨戬,礼青、礼红,你三人随为师一起送送你们师叔。礼海、礼寿,你二人在家照顾土行孙。咱们这就走吧。”惧留孙说着,便挺了挺腰杆朝院外走去。
走到姜林身边时,恨恨地瞪了一眼,再走到姜林身后的黑石平身边时,看到黑石平握着几条蒙眼麻布的手向上扬了扬准备开口,上前一脚将黑石平踹了个跟头。后面的几人见状也不敢吱声,带着行李厮跟着出了院门。
当姜林骂骂咧咧地上前将黑石平扶起,查看完黑石平有没有受伤,再赶出来时,姜尚和惧留孙坐在车上已经驶出去百米远。
见姜林出来,姜尚远远地朝姜林摆了摆手,手垂下时,顺势擦了擦眼角的泪。
二十余年未见的儿子,从相见到离别不到二十日的日子,这一别以后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见,不知还有没有机会补偿他。姜尚心中想着,如鲠在喉,一路无话。
顺姬、黑石月送完姜尚,回头看了看还在哼唧的黑石平,俩人捂着嘴吃吃地笑了一阵,便在一众保姆的护卫下忙别的去了,街上又只剩下了姜林和黑石平。
“你没事吧。”姜林回头看了看黑石平,关切地问道。
“我没事。老爷子毕竟上年纪,腿上没多大的劲。”黑石平揉着一侧的臀部,望着远去的车队说道。
“走,随我去将军岭。”姜林说着,便朝西边走去,黑石平赶忙跟了上去。
将军岭上,姜林望着汾水东侧原野上忙碌的情形,心中的思路也渐渐的理了个清楚。
自三月底接到周、虞联军来进攻唐方的消息,到今日送走做为使者的周国太师姜尚,这两个多月以来自己的神经一直紧绷着,并且还都是在高强度的压力下度过的。与周虞联军的战阵、去南边营救虞饕和胥郊二人的行动,哪一步出点差错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从南边回来的路上又遇到了前来打探消息、盛气凌人的周国使者,不过这使者后来变的倒也挺温和的,自己的那几条议和条件中,其中最关键的便是要将小虞国和胥国要回来,成为向南的第一块跳板。但是这块跳板真的搭建好后该怎么用,姜林的心中还没有太好的把握。
现在晋阳镇中已经开始在分田包产到户,货币也逐渐地投入使用,私有化逐渐实施,但却不能私有化的太过彻底。核心场、站还是要牢牢地抓在手中。这是最基本的大方向。
接下来的任务还更加艰巨,一旦南边的小虞国和胥国拿回来,并入唐方,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不论从统治方式,还是从统治距离上来讲都充满了挑战。虽然姜林在众骨干面前讲述此事时表现的极度自信,但是无论是后世还是现在,自己都是一个丝毫没有治政经验的毛头小伙。
从去岁接手黑石村落首领开始,到现在的唐方首领,一年的时间里晋阳镇能发展到现在,不得不承认期间有许多事情都是误打误撞。比如那些随军来的奴隶,确实扩充了人口,但是这样随机性的事件不可能形成常态,也就是说晋阳镇的人口以后会不会快速、持续地扩大,姜林的心中其实也没底。
不过惧老爷子当日劝姜林与周国议和时所提的九字方针,确实是必须坚持的。那么基于这九字方针,接下来该怎么走,确实应该好好考虑考虑。
首先,还是最重要的粮食问题。可以说粮食是一切开发建设的基础。晋阳镇需要投入足够的劳动力去搞开发建设工作。对于这些体力劳动者来说,一日两餐的粟米粥已经很难满足现在的劳动强度。晋阳镇周边平坦的土地上,粟米、小麦实行轮种。红薯这样不挑土地的耐旱作物找一些沟沟坎坎犄角旮旯的土地也能大规模的种植。这些都可以增加粮食的收成,加上包产到户的政策,如此一来粮食问题应该很快能解决。
其次,住房问题。现在山脚下汾水东侧的这块平原上,已经建起两排整齐的民居,一套民居解决几户人家住房,再加上南边还没拆除的茅屋群,倒也解决了现在晋阳镇的居住问题。随着建设进度的实施,住房问题应当也不用再费太多的精力。
另外便是防务问题。晋阳镇的人口基数太少,所以常备兵少的可怜。上次与周虞联军的战阵,姜林看到排在后面的那些只是经过短时训练的居民,怎么想都觉得依靠这些人是无法打胜仗的。
这个时代的军队体制,诸如商国和名义上为西伯侯,其实已经具有周王实力的周国,常备兵力为右、中、左三师三万余人用来负责震慑那些不臣的诸侯和方国、以及守卫宫城等。到了战时会大规模征召具有参战资格的庶人,即国人作为补充。战阵之时,战车打头,后面紧跟训练有素的常备兵,再后面便是这些临时征召的庶人用来助威,壮大声势。至于那些奴隶,多是用来充作苦力和军营中的杂役。
若是前面的战车和常备兵战胜了还好,一旦战场失利,后面的那些临时征召的国人也只有被敌人砍瓜切菜任人宰割,或者被俘沦为奴隶的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是多么的不负责任啊。所以唐方无论如何是不能这么做的。常备兵就这么少,依靠常备兵力和其他诸侯方国对阵那是找死,若是再征召一些后面的临时兵员,那真是太不负责任了。所以唐方的军事必须走精兵路线。
另外便是武器装备上的降维打击。床弩的威力此前已经显现了出来,铁制兵器的威力暂时还未得到验证。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没有逃脱冷兵器的范畴,铁制唐刀和青铜剑无非就是材质和外观上的区别,但唐刀与青铜剑对砍,砍的多了刀也会崩刃,兵士也会力竭。制作弓弩的材料需要提前好几年制备,并且使用过程中还有消耗,姜林一直想推行的弩也才做了两把样品。
上次去南边,倒是一件物品引起了姜林的关注。当日强叔所说的苦盐,在红石郊的误导下,姜林以为是火硝,只因两者的物理性质太过接近了。但是等强叔打探完消息返回时带了一包回来后,姜林经过验证,那不是火硝,是与火硝非常相似的芒硝。虽然后世也是工业用品,但现在却没有太大的价值。
不过这倒是提醒了姜林。后世曾与好友孙大江游玩太原周边的时候,姜林清晰地记得当时孙大江神秘地说,自己的父亲名下有一个硫磺矿,还有一个火硝矿,都在西边距离太原不远的吕梁山中。问姜林若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弄一点出来,配个火药玩一玩。
后世那个时代的姜林确实不敢感兴趣,但现在的姜林,非常非常的感兴趣。
这东西一出来,将真的是降维打击。
喜欢商末三国志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商末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