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孝文帝在设立百官的时候,似乎也考虑过以后“政归尚书台”的想法,在北魏官制中,尚书令是文官最贵重的职位之一,和三公一样基本上不轻易授予。
元雍这个建议其实也合情合理,尚书省作为执行机关,其实权力还是很大的。
尚书台下三十六曹,基本上负责朝廷的方方面面,由尚书令来负责尚书台的远转,同时掌控决策权和行政权,这才是完完整整的权臣。
而且尚书台是在南衙的,不需要进入禁中范围,在南衙重臣们是可以乘坐马车甚至骑马的,这样子上下班通勤也方便。
而且尚书省内的事情,直接送到元乂府上也很方便,不像是门下省那样,进出宫闱的文书都要核查备案才能放行,文书传递缓慢,元乂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步行去门下省内处理政务。
这样子,元乂甚至可以将尚书省的尚书们,直接喊到自己家里来处理政务。
元乂的党羽也很喜欢这个建议。
门下省的官职不多,而且都是内朝官,理论上只能皇帝和太后授予,走程序麻烦。
但是尚书台不一样了,尚书台三十六曹,下设无数的机关衙门,如果元乂就任尚书令,可以轻易的把亲信安排进入尚书台,他们就有了升官的希望。
而且历朝历代,决策机关都是“重臣贵而走吏轻”,但是行政机关都是“走吏肥且重”的。
原因当然很简单,决策大权这种事情,只有重臣才能染指,小吏在门下省就是个传递消息的。
但是在行政机关,任何工作都需要具体的人来做,就给了上下其手的机会,甚至一些具体的工作,主政官员自己都不清楚技术细节,只有属下的经年老吏才清楚全部流程。
对于江阳王的党羽来说,当然是元乂担任尚书令,对他们的好处更多。
很自然的,元乂就被拿掉了侍中的头衔。
——
正光三年,三月一日。
本来明天是护送陈留公主出嫁队伍出行的日子。
江阳王元乂自从被除去侍中头衔后,这些日子都在府中处理政务,连皇宫都不去了。
但是三月一日的这天,胡太后突然临朝太极殿,召集侍中重臣们进宫,要求清算江阳王元乂,并让重臣弹劾其罪状。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元乂大惊,他连忙带领自己的府卫,准备冲进皇宫控制胡太后。
可是元乂领着手下到了南门,南门都尉,高阳王世子元泰站在城门上,对着元乂喊道:
“大王非侍中,不能入宫!
”
元乂这下子才明白自己被坑了,他对着城墙上的禁卫喊道:
“吾乃骠骑大将军,速速开城门!
”
城门上的禁卫校尉迟疑了一下,但是看到高阳王世子元泰后,他立刻说道:
“禁军只知道领军将军,不知道骠骑大将军!
”
元乂这下子慌张了,元泰干脆命令城门上的士兵射箭,元乂带来的手下立刻鸟做猢狲散。
只有少数忠心的手下,将元乂护送返回了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