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至,谓临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
”
植曰:“不可。
不见袁氏兄弟乎!
”
--《魏略》
在此背景下,曹丕抵达洛阳之后,立刻夺了曹彰的兵权,逼对方返回封国,还把曹彰的封地从鄢陵改到中牟。
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
--《魏书任城威王传》
及(文)帝受禅,因封为中牟王。
--《魏略》
鄢陵县在颍川郡,属豫州;中牟县在河南郡,属司州。
曹丕践祚之后把国都从邺县迁到洛阳,而中牟与洛阳同属河南,距离很近。
昔日(189)董卓进京,曹操出奔关东,便是在中牟县被捕,可知曹丕改变曹彰的封地,实际就是把对方安排在眼皮子底下,加以控制。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
--《魏书武帝纪》
可惜的是,曹彰在受到敲打之后,并未改过自新,反而变本加厉,暴虐恣睢,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下场。
曹丕继位后,专门设置了1种对付诸侯王的酷吏,称作“监国谒者”,他们望风承旨,比两汉的国相更加歹毒。
举例而言,曹丕继位翌年(221),曹植在封地中喝多了酒,言语稍有不节,便遭到监国谒者的激烈弹劾。
曹丕1番训斥之后,“舍而不诛”。
黄初2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秉承曹丕意志),奏“(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有司请治罪。
--《魏书陈思王传》
植,朕之同母弟。
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
--王沈《魏书》
由“舍而不诛”的描述,不难看出曹植最初被议定的罪名乃是死刑,监国谒者的性质足见1斑。
黄初4年(223)曹植赴洛阳朝拜曹丕,返回封国时想和弟弟白马王曹彪同路东归,结果监国谒者“不听”,事遂罢。
曹植“意毒恨之”,写下了名篇《赠白马王彪》,诗文至今传世。
是时待遇诸国法峻。
任城王暴薨。
诸王既怀友于之痛。
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
--《魏氏春秋》
考虑到曹植的党羽杨修、丁仪等人早已遭到剪除,那他根本不需要受到如此严密的监视。
换言之,曹丕设置监国谒者的初衷,很可能并非针对曹植,而是针对曹彰。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