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糯米毕竟是精贵的粮食,用在城墙上相当耗费,如果不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历朝历代也不会选择用糯米来充当粘合剂。
水泥已经初步研发成功,但是究竟怎么运用,还是需要精细研究的。
但一切的前提都是水泥的造价不高,至少是要低于用糯米做粘合剂的方案,才有更换材料的必要。
昨日里陆执安就已经分别问了两个组具体情况,刘三他们组做出来的水泥每斤成本价大概与半斗米持平,也就是十文一斤。
而如果是他前世那样的商品房,每抹一平米的墙面大约需要六斤水泥。
当然,运用到不同场景下需要的水泥是不一样多的,陆执安也提到了这一点。
陆远平和彭佑对于造城墙什么的需要多少材料并不清楚,于是又派人去问了工部尚书,工部尚书也是一头雾水,匆忙找了数据记在纸上让人送来。
陆执安拿着纸算了算,最终得出了同样量的材料要多少的成本。
三个人看着最终算出来的那个数字都沉默了。
糯米作为粘合剂来造城墙的价格要比水泥贵上三四倍。
这个对比注定了只要水泥的材料不难开采,工艺不太复杂,就可以逐步取代了糯米砂浆做的城墙。
百姓们可以多留一种粮食来改善伙食,而朝廷也能省下许多的钱。
不过比起修筑城墙,陆执安还是觉得等到水泥开始量产以后,第一批水泥还是用在治河上面更为合适。
黄河年年淤堵,即便是朝廷下力气去整治,也很难彻底根除它的毛病,只能在防泛滥这件事上下功夫。
因为泥沙俱下的原因,黄河流域修筑了不少的堤坝,这些堤坝就是一个个的关口,任何一个决堤都会在下游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如今还不到腊月,但是天已经冷了下来,从中上游来的水少,黄河已经进入了枯水期,想要修筑什么工程这个时候是最合适的。
而等到夏季来临,上游的河水尽数解冻,到时候黄河的水量也会增加,就到了每年最为危险的时候。
阳和二十五年至今已经有三年的时间,这三年的时间里黄河都没有发生过大的泛滥,而仅仅只是在一些支流发生了小范围的水灾,影响范围也不过几个村庄。
但是按照黄河发脾气的规律,哪怕今年没有事,估计要不了几年又要憋出一个大招。
和修城墙一样,重修堤坝也不是一件小事,工期长,还费时费力,哪怕是所有的水泥都供应黄河修堤这件事,估计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把易决口的河段修缮完毕。
说到这里,陆执安也不得不提一句。
“爹,水泥的造价其实还能更低的,只是如今煤的产量太低了,价格高,就把水泥造价也给拉高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