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寅看着规模宏大的古代学宫,不禁很是感慨。
历史的厚重感再次袭来,可带给他的却是说不尽的遗憾。
从周朝的辟雍,到汉朝的太学,再到明清的国子监。华夏大学教育体制完善,十分早熟。
可惜在教学思想上,走歪了。
南京国子监简称南雍,明初时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丶等级最高的大学。
后世以为,南雍的历史是明朝开始。其实大谬。
其历史远追三国时期的东吴,至今已经一千多年了。明朝是在其基础上扩建的,并非明朝首建。
南雍的前身,就是着名的建康太学。
永乐时期有八千学生,包括日本丶朝鲜丶琉球丶南洋各国的外国留学生,也包括大明羁管理的吐番丶蒙古丶西南夷的异族学生。
朱寅让兰察在广场看马,自己带着康熙兄弟进入国子监。
康熙背着书箱子,康乾拎着笔墨纸砚,作为书童进去。
没错,国子监的学生,是可以有书童的。毕竟国子监的富贵子弟很多,还有很多人住校,怎麽可能不带小厮?
朱寅取出文票和牙牌,在阖者那里出示检查,就顺利的进入集贤门。
接着就进入太学门。
深秋清晨的朝阳,照在集贤大道上,两边的古槐犹如金染。
宏大的门口通道上,进出的士子并不多,都是身穿蓝色绢布澜衫,宽袖黑边,头戴黑色儒冠。
这是明初工部尚书秦逵设计的国子监制服。
他们走起路来四平八稳,举手投足斯文有礼,说起话来温文尔雅,时不时道右行礼,相互问好。
这些人之中,不但有芳华少年,甚至还有皓首老人。
「见过前辈。」
「师兄,小弟有礼。」
「见过砚兄。」
「年兄好。」
哪怕自己年纪比对方大,入学早,大多也会尊称对方为师兄丶砚兄。
这也是规矩:科场士林不论年齿。
因为你年纪再大,入学再早,可能一辈子考不上举人,
人家年轻,可能少年早达,入仕做官了。
一声声问候,看上去虽是繁文节,却也很有一番蕴藉儒雅的君子风度。
可是最引人注目的,恰恰是朱寅。
朱寅也穿着一身小澜衫,款式和监生们一样,只是因为年幼,没有加冠,只能梳着角髻。
所以朱寅的身影一出现,立刻引来一道道目光。
话说,国子监不是没有年纪小的。十二三岁,不到舞象之年的学生,也不是没有。
可是像朱寅这么小的,却是头一次见啊,
众人纷纷侧目,都是有点好奇。
这也是国子监的学生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