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民国道长免费阅读 > 第43章 农历七月十五回星云观参加中元活动(第1页)

第43章 农历七月十五回星云观参加中元活动(第1页)

在雍城,我们成功地驱除了百姓身体的阴毒,这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然而,我们的任务还没有结束。大师兄带领着我们,围着城墙四周,认真地张贴着镇鬼符。

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衫,但我们的心情却格外舒畅。每一张镇鬼符都蕴含着我们的祝福和希望,希望它们能够守护这座城市,让百姓们免受邪祟的侵扰。

就在我们忙碌的时候,突然收到了师傅的书信。信中让我们尽快回去,准备中元节的事宜。这封信让我和师兄们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我们并没有想到这么快就需要回到终南山。但是,既然师傅已经下了命令,我们也只能遵命行事。

中元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此时鬼门大开,不少地狱的鬼要放出来,也是我们道家门派主持中元节的重要时刻。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确保一切顺利进行。于是,我们开始加快速度,张贴完城墙四周的镇鬼符,并留下了一些镇鬼符给城中的百姓,让他们贴在自家的门上。这样一来,那些阴灵暂时不敢再靠近雍城,我们也可以安心地离开这里。

在离开之前,大师兄跟马天一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交流。他告诉马天一,一旦天黑就要立刻关闭城门,并且整晚都不能打开。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阴灵趁机混入城内,保护百姓的安全。马天一表示理解并答应会严格执行这个要求。随后,马天一亲自送我们出城,表示对我们的感谢之情。

我们收拾好行囊,快马加鞭,踏上了回终南山星云观的路途。一路上,我们心情紧张而又期待。这次中元节的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责任感,为星云观争光。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活动,更好地了解道教文化和传统,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

回到观里,我们看到师傅跟道童正在忙碌地准备着中元节的仪式。我们也加入其中,帮忙布置场地、准备祭品。师傅把我们聚在道场的空地上,周围已经聚集了周边成千上万的村民,他们手里挎着篮子,里面放着香表纸钱贡品等,来参加中元节的讲道祭祖活动,

星云观内,一群身着白色道袍的弟子们整齐地端坐于道场下方,他们的头上戴着道观帽,显得庄重而肃穆。而在道场上方的道坛上,则坐着一位身穿紫色道袍、头戴紫金冠的星云师傅。他的目光扫视着在场的众弟子以及周围的村民,然后开口说道:"各位,天地万物的生成有三个基本元素,分别是天、地和水,这就是所谓的三元。这三个元素又被称为官,代表了时空流动过程中的不同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负责赐福,诞生于正月十五,因此被称为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负责赦罪,诞生于七月十五,故称为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负责解厄,诞生于十月十五,被称为下元节。大家所熟知的元宵节其实就是上元节,或者可以称之为上元灯节。每逢三元节,三官都会下界巡游,执行他们各自的职责。他们拥有无边的法力,其中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会在七月十五中元节时超度那些孤魂野鬼,让他们得到安息。同时,有罪的人也可以向他祈求赦免自己的罪过。《修行记》中有记载说:‘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需当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在道家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中,春夏秋冬分别对应着少阳、太阳、少阴和太阴。寒冷的季节属于阴,炎热的季节则属于阳。南方代表阳,北方象征阴。而纯阴之鬼与冬季、寒冷以及北方的阴气相对应。在五行学说中,水气开始显现的时候正好是申,也就是农历七月。水气从七月开始变得活跃,到了十一月达到鼎盛,然后在第二年的三月逐渐消亡。与之相应的是,纯阴之鬼也会在七月开始活跃起来,十一月达到极盛,次年三月则会沉寂下去。这种现象反映在民间习俗上,就是三大鬼节的出现:七月的鬼节,十一月的寒衣节,以及次年三月的清明节。因此有句俗语说:“三月七月鬼旺月”。那么七月时,鬼为什么会兴旺呢?

师傅一脸严肃地对我解释道:“整个七月被称为鬼月,初一鬼门大开,十五则是鬼门关。在这个月份里,鬼经过了春夏两季的沉寂,终于又有机会出来活动了,因此也被称作鬼门开。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在鬼月期间,人们应该通过在路边点火、在河中放灯、提供鞋子等方式来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它们因为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无法出行,从而在原地惹事生非。当然,点灯引路等做法更是希望那些野鬼能够‘远走他乡’。七月的时候,鬼门初开,群鬼纷纷涌出,一时间‘群鬼乱窜’。这些鬼刚刚经历了一个夏天的墓居煎熬,饥肠辘辘,所以给饿鬼施食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此外,由于此时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动,祭祀祖先就不再需要去墓地了,只需要将祖先的灵魂接到后代子孙的家中,让他们享用祭品即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师傅讲完道后,便开始了接下来的活动——“中元斋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道场”。这个仪式通常在道教宫观中举行,目的是为民众祈福消灾、超度亡魂等。在星云师傅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三清殿前的场地。

三清殿是一座宏伟的建筑,供奉着道教的三位最高神只: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在这里设立一个特殊的神位,以供奉“太上中元七气赦罪洞灵清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

在殿内,我们精心布置了长长的供桌,上面摆满了香火和各种贡品。这些贡品包括水果、鲜花、糕点等,都是村民们自愿带来的。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并祈求平安和幸福。

随着仪式的开始,星云师傅带领大家一起诵经礼拜,向神明献上最诚挚的祝福。同时,村民们也纷纷上前烧香献花,虔诚地祈祷着。整个场面庄严肃穆,充满了烟火气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道家文化的力量。

卯刻时刻,阳光透过云层洒下一缕缕金色光芒,照亮了整个宫殿。道童们神情庄重地敲响了殿上的大鼓,鼓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唤醒沉睡中的世界。听到鼓声,我和其他弟子们纷纷闻鼓上殿,大家都换上了崭新的道袍,身披五彩云鹤道袍,显得格外庄严肃穆。道童们整齐地站在大殿两旁,他们手持拂尘,目光专注,宛如仙人降临人间。

星云师傅头戴五老冠,金莲盖顶,身披天仙法衣,手执朝简,步伐稳健地走上法坛。他面容慈祥而庄严,眼神中透露出对道法的虔诚与敬畏。在钟鼓齐鸣中,星云师傅开始拈香、宣表,口中念念有词:"庆贺朝科!"这一声宣告如同开启了一道神秘的门户,正式拉开了法会的序幕。

上午,我们全神贯注地诵读着《玄门功课经》,经文的声音回荡在宫殿内,如同一曲悠扬的仙乐。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让人心生敬意。经文的内涵深远,它教导人们如何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的升华。

下午,我们继续诵读《玉皇宥罪锡福宝忏》。这部经典讲述了玉皇大帝的慈悲与宽容,以及人类应该如何悔过自新,获得救赎。通过诵读这部经典,我们希望能够得到玉皇大帝的庇佑,消除罪孽,获得福祉。

到了晚间,气氛变得越发凝重起来。我们嗪诵起《铁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并普渡十方孤魂。烛光摇曳,香烟袅袅,我们的诵经声如同天籁之音,穿透夜空,传达给那些逝去的灵魂。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我们与神灵交流,感受着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轮回。

中元节三不忘

一不忘祭祖。除了一些禁忌之外,七月十五最重要的就是祭祀祖先。这样的风俗,是源自于古人对祖先的崇拜。直到现在,很多人还认为“要想富,敬祖父”,之所以这么讲,就是因为古人认为,祖先的英灵会护佑他的子孙后人。但其实,这种“要想富,敬祖父”只是孝文化的一种讹传。七月十五人们祭祖的主要目的,其实还是为了祷告收成。这个时候,正好是秋收开始的时候,人们将最新的作物供奉给祖先,以祈求有一个丰收年年!

二不忘祀孤。除了祭祖之外,古人在七月十五这天还要“祀孤”,就是要祭祀孤魂。自家的祖先有人祭祀,而那些没有人祭祀的亡魂怎么办呢?于是每家每户,到了七月十五这天,除了要祭祀自家祖先之外,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风俗仪式来祭祀那些无主的孤魂。就像是生者要给那些孤苦无依之人施舍斋饭行善一样,给孤魂祭祀也是一种善行,一方面为自己积福,另一方面为祖宗积福。

三不忘放河灯。放河灯的风俗,其实和古人“忌河边走”的风俗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古人相信鬼门大开之后,逝者的亡魂会逐水而来,所以便在河上放上河灯,目的就是为了指引亡魂,不要让他们因黑暗而迷失了道路。

除此之外,各地的村民还会在道观举办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他们会在河中放河灯,这不仅寓意着对故人的思念与祝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有人在给亲人烧纸钱,师傅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通过烧纸的方式,可以让亡故的先辈亲人收到自己的心意。一般来说,在上坟烧纸的时候,人们都会特意留下几张,然后到十字路口焚烧,这样做是为了给那些无家可归的野鬼们一些施舍,希望它们不要来抢送给自己祖先的钱。此外,焚香燃炮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上,许多人都会在门外焚香燃炮,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而在民间,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祭祀土地和庄稼。人们会将供品撒进田地,并在烧纸之后,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以此祈求避免冰雹袭击,保佑能有一个好收成。有些地方甚至会专门前往后土庙进行祭祀,比如定襄县,当地居民还会将麻、谷等作物悬挂在自家门前。这些传统习俗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更展现出中华民族对先人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