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景岳全书将出血病机概括为 > 第25章 杂证谟风痹(第3页)

第25章 杂证谟风痹(第3页)

观《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而《寿夭刚柔篇》又曰∶在阳者命曰风,

在阴者命曰痹,何也?盖三气之合,乃专言痹证之所因也。曰∶在阳为风,在阴为痹。又分

言表里之有殊也。如风之与痹,本皆由感邪所致,但外有表证之见,而见发热头疼等证,或

得汗即解者,是皆有形之谓,此以阳邪在阳分,是即伤寒中风之属也,故病在阳者命曰风。

若既受寒邪,而初无发热头疼,又无变证,或有汗,或无汗,而筋骨之痛如故,及延绵久不

能愈,而外无表证之见者,是皆无形之谓,此以阴邪直走阴分,即诸痹之属也。故病在阴者

命曰痹。其或既有表证,而疼痛又不能愈,此即半表半里,阴阳俱病之证,故阴阳俱病者命

曰风痹。此所以风病在阳,而痹病在阴也。然则诸痹者,皆在阴分,亦总由真阴衰弱,精血

亏损,故三气得以乘之而为此诸证。经曰∶邪入于阴则痹,正谓此也。是以治痹之法,最宜

峻补真阴,使血气流行,则寒邪随去。若过用风湿痰滞等药而再伤阴气,必反增其病矣。

风痹治法(共五条)

属性:痹因外邪,病本在经,而深则连脏,故其在上则有喘呕,有吐食;在中则为胀满,为疼

痛;在下则为飧泄,为秘结诸病,此皆风痹之兼证也。凡见此者,当于各门权其缓急先后而

随证治之。

一、痹证之风胜者,治当从散,宜败毒散、乌药顺气散之类主之。若以风胜而兼微火者

,宜大秦艽汤,或九味羌活汤之类主之。

一、痹证之寒胜者,但察其表里俱无热证,即当从温治之,宜五积散,或小续命汤、甘

草附子汤之类主之。若寒甚气虚者,宜《三因》附子汤之类主之。

一、痹证之湿胜

者,其体必重,或多寒,或多痰,或多汗,皆脾弱阴寒证也。若羌活胜

湿汤,乃兼风散湿之剂也。五积散,乃温经散湿之剂也。真武汤,乃温中除湿之剂也。《三

因》附子汤,乃补脾燥湿之剂也。调气平胃散,乃行气行湿之剂也。五苓散,乃利水导湿之

剂也。二陈汤,六君子汤,乃化痰去湿之剂也。大抵治湿者欲其燥,欲燥者宜从暖。盖脾土

喜燥而恶湿,喜暖而恶寒,故温脾即所以治湿也。然又有湿热之为病者,必见内热之证,滑

数之脉,方可治以清凉,宜二妙散及加味二妙丸、当归拈痛汤之类主之。其有热甚者,如抽

薪饮之类亦可暂用,先清其火而后调其气血。

一、风痹之证,大抵因虚者多,因寒者多。惟血气不充,故风寒得以入之,惟阴邪留滞

,故经脉为之不利,此痛痹之大端也。惟三气饮及大防风汤之类,方能奏效,凡

治痹之法,

惟此为最。其有宜酒者,即以三气饮浸酒服之亦妙,法见本方,或用易老天麻丸亦可。

历节风痛

属性:历节风痛,以其痛无定所,即行痹之属也。《病源》云∶历节风痛是气血本虚,或因饮

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或因劳倦调护不谨,以致三气之邪遍历关节,与气血相搏,而

疼痛非常,或如虎之咬,故又有白虎历节之名。《中藏经》曰∶历节疼痛者,因醉犯房而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