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宋词大全300首 > 第38章(第2页)

第38章(第2页)

。灵岩:今江苏吴县西三十里,天平山之南,上本有吴馆娃宫,琴台,响屧廊等古迹,见《吴郡志》。

②坠长星:指大星化而为石(灵岩)。这两句是写长空一色,渺远地延展到四边,脚下的灵岩山不知是那年从空中坠落下来的大星。

③幻:想象之意,总领下面三句。厓:同“崖”,山边。名娃:指越国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西施。金屋:本指汉武帝要给表妹**(即陈皇后)居住的宫室。见《汉武故事》。这里借指西施所住的馆娃宫。残霸:吴王夫差一度和晋国争霸中原,后被越国所灭,不能完成霸王之业,故称残霸。这三句是幻想远古时长星落下化作苍岩丛树。历史上吴王在此造下称霸不长的宫城,盖了给西施居住的宫室(这里暗示吴王功业不长是由于宴安佚乐)。

④箭径:灵岩山上有采香径,即箭径。范成大《吴郡志》卷八:“采香泾(径)在香山之傍,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岩山翌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各箭泾。”酸风射眼:冷风吹过来使眼睛发酸。

⑤腻水:杜牧《阿房宫赋》:“谓流涨腻,弃脂水也。”花腥:花的气味。这句是指花朵上染了脂粉水的香味。

⑥鞭(sǎ洒):拖鞋。这里作动词用,即穿拖鞋。陶宗仪《辍耕录》卷十八“靸鞋”:“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溪。”双鸳:妇女的绣鞋。廊:指响屧廊。《吴郡志》:“响屧(木屐)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屧,廊虚(空)而响,故名。”这两句是说现在听到叶落廊上的声音,仿佛是当年西施的木屐响。

⑦吴王沈醉:指夫差沉溺声色,如在醉梦之中。

⑧倩:请人代做。五湖倦客:指范蠡。赵晔《吴越春秋》记大夫范蠡辅佐越王灭吴后,“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韦昭注:“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灵岩山面临太湖)。独钓醒醒:指范蠡功成身退,乘舟垂钓湖上,十分清醒。《楚辞·渔父》:“众人皆醉我独醒。”两句是指越王派范蠡灭吴,事成后范蠡不居功、不贪高官,保持清醒的头脑。

⑨这两句是说湖上苍茫的波涛不管世事沧桑,黯然无语。山色总是长青,无奈自己却是鬓发花白,年华老去。

⑩涵:沈浸。渔汀:水边捕鱼处。这三句是说站在高处的栏干边,但见空水漫漫,斜日下乱鸦纷纷飞向渔汀。

琴台:在灵岩山上。这三句是说携酒上琴台遥望,但见秋云随着秋光舒展远去,一望无际。

【简说】

本词咏怀古迹,借吴王盛衰发抒对**的感慨。上片凭吊吴宫旧迹,即夫差西施等游宴之地。下片斥责夫差因沉溺声色而亡国,赞许范蠡能功成身退。借此暗示北宋失国之痛、南宋偏安之岌岌可危,同时还反映了自己白发无成的慨恨。末句“秋与云平”与“空烟四远”相呼应。写来气魄雄浑,语言凝炼、流畅。

踏莎行

润玉笼绡①,檀樱倚扇②。绣圈③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④,艾枝应压愁鬟乱⑤。午梦千山⑥,窗阴一箭⑦。香瘢新褪红丝腕⑧。隔江人在雨声中⑨,晚风菰叶生秋怨⑩。

【注释】

①润玉;光润如玉的肌肤。笼绡:笼罩着薄纱,即穿着薄纱舞衣。

②檀樱:浅红色的樱桃小口。这句是指将歌扇轻掩住樱桃小口。

③绣圈:绣花妆饰。

④这句形容歌伎的红色舞裙,上面印着重叠的石榴子花纹。

⑤艾枝:端午节将艾做成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见《荆楚岁时记》。这句是写歌伎舞罢艾枝斜插、发鬟散乱的情态。

⑥这句写梦醒楼空,两人已远隔千山。

⑦这句以窗前日影移动表示光阴似箭,两人分别已久。

⑧香瘢(bān班):指手腕的印痕。红丝腕: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缕。见《风俗通》。这句是指端午节手腕上所系的红丝新近褪下,说明消瘦情况。

⑨隔江:为江水所阻隔。与上面两人远隔千山意思这句相同。这句是说闻雨声而怀远人。

⑩端午非秋,但菰叶是端午景物。菰叶摇动于晚风之中,非秋而又似秋,这句是写触景怀人,怨情极深。

【简说】

本词上片描绘端午节所梦歌伎的姿貌、装饰、形容,细腻入微。换头写午后梦回,自繁华跌入凄凉,暗示事随人去,犹如一梦。而隔江雨声,菰叶晚风,意境又是何等悠远,词人愁思亦即在此曲曲传出。

唐多令惜别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①。纵芭蕉、不雨也飕飕②。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③。燕辞归、客尚淹留④。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⑤。

【注释】

①心上秋:合起来成一“愁”字。两句点明“愁”字来自惜别伤离。下面四句从秋凉月明怕登楼点出惜别题意。

②飕(sōu搜)飕:风雨声。这句是说即使不下雨,芭蕉仍然发出飕飕的秋声。

③年事:往年的情事。这两句是说往事如梦,似花落水流。

④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客,作者自称。淹留:停留。这句是说雁归人犹未归。

⑤萦:旋绕。裙带:指别去的女子。这两句说柳丝系不住她,却徒然把客船系住。

【简说】

本词就眼前秋景,抒离别之情。全词接近民间小调,不用典故,通俗易懂。王士禛已看出这一特点:“与龙辅《闺怨》诗:‘得郎一人来,便可成仙去,’同是《子夜》变体。”(《花草蒙拾》)也即认为本词与南朝民歌有相似之处。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①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②。战舰东风悭借便③。梦断神州故里④。旋小筑、吴宫闲地⑤。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⑥。遨头小簇行春队⑦。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⑧。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⑨。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⑩,两无言、相对沧**。怀此恨,寄残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