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宋词大全300首 > 第7章(第1页)

第7章(第1页)

菩萨蛮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①。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②,离人犹未归。

【注释】

①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系脱胎于此句。

②柳绵:即柳絮。

【简说】

这是一首思妇词,景中含情,情真意切,缠绵感人。“溪山掩映斜阳里”,“日之夕矣”,正是“鸡栖于时”、“羊牛下来”的时候,而“君子于役”,教人“如之何勿思”(《诗·王风·君子于役》),因此触动了她的心思。“楼台影动鸳鸯起”,描写极为细腻,但鸳鸯惊飞未必是因为“楼台影动”,而适足见思妇之触景伤情而已,而隔岸出墙的红杏,更加撩人情思。换头,写她“早晚溪边去”,去溪边干什么呢?结尾“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二句,揭出本意,原来她丈夫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她是到溪边望郎归。思妇眷眷的情思,在这两句中得到充分表现。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曾子宣(曾布,字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至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由于曾布宦游在外,他们夫妻也常常天各一方,劳燕分飞,词中的那位思妇,该是有词人自己的影子吧!苏轼(三十九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县名)人。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受到欧阳修的赏识。王安石变法,苏轼表示反对,随即出任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等处地方官,又因写诗被指为“谤讪”朝政,在湖州被捕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接着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哲宗时召回为翰林学士。绍圣初年,**再度执政,苏轼又被贬到广东惠州(今广东惠阳县),后远徙到昌化(今海南岛昌江县)。徽宗立,赦还,死于常州。

在宋代文人词的发展道路上,苏轼的词作起着革新的作用。其主要成就是能在内容上突破传统束缚,“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宛转绸缪之度。”(胡寅《酒边词序》)在扩大题材的过程中,做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但又能表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正因为如此,苏词内容的丰富,题材的多样,远远超过以往的词人。

现存的三百多首苏词中,既有忧国忧民,伤时感世的作品,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等;又有咏史怀古、抒发襟怀的篇章,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就是以怀古为题,借此抒写他的报国之志、不遇之感,向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之作。还应特别指出的是,苏词中有一些反映农村风光的小词,如在徐州时写了五首《浣溪沙》,记叙了他在农村的所见所闻。在他以前的词人,绝大多数生活圈子狭小,笔触离不开罗幌绮筵;苏轼却能把创作视野扩展到农村方面。南宋辛弃疾在退居上饶时,也曾写下不少以农村为题材的词作,在这方面,苏轼的农村词起着一定的倡导作用。苏词中还有不少是惜别怀人之作,但与一般文人词不同的是,其中不作缠绵**的绮语,而是通过自然景色,抒写自身襟抱,或以此念旧思远。当然苏词并不完全摒弃婉丽纤媚的格调,象《蝶恋花》中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写得宛转而多风致。又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则更是缠绵多感,被认为是咏物词中的最工者。

由于政治上的坎坷不平,宦海中的升降浮沉,苏轼受庄子及禅宗影响较深,所以在苏词豪放爽朗的基调中不时出现虚无旷达,超凡脱俗的成分,至于那些谈禅论道的词,如“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如梦令》)更形象地反映出他世界观中消极遁世的一面。

苏轼重视词作内容,不仅表现在他着意扩大题材、开拓疆宇上,还反映在他作词时“不喜剪裁以就声律”,即重视内容,力图不受声律束缚,以及通过清新有致的小序,从另一角度解释内容。

尽管苏轼通过他的词作“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但在当时的词坛上,苏词仍被不少人目之为“别派”,与“当行本色”的柳永词不同。如陈师道就认为:“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后山诗话》)事实上,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那注重内容而又爽朗磊落的词风,为文人词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在当时就出现不少苏轼的追随者。王灼指出:“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制得七八。”(《碧鸡漫志》)晁补之、黄庭坚是苏门学士,此外还有南渡之际的叶梦得、向子、陈与义等。特别是在南宋,通过许多爱国志士、主要是辛弃疾的创作实践,豪放词派已成为宋词发展中的主流,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从这方面来讲,苏轼对宋词的开疆拓宇是起着积极作用的。

苏轼的诗、文、词和书法都有名于世。有《东坡词》,

存词三百多首。

醉落魄离京口①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苍烟合②。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③。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④。

【注释】

①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②孤城:指京口。这句形容孤城笼罩在夜雾之中。

③这两句是说刚才宴会上的笙歌之声犹历历在耳,但以后怎样告别回到船上就记不起来了。这里形容自己醉归情况。

④这两句是说自己老家在四川,但因游宦在东南一带而生活很不安定,所以说是“东南别”。

【简说】

本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这时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上年冬,他因事到镇江,至本年六月方回杭州。在这段期间,他经常来镇江、丹阳与常州一带,本词就是他某次离开镇江时作于长江舟中的。

上片先点明时间、地点,再写自己酒醒以后的追忆。下片是半夜梦回,四顾寂然,思乡念家之情,油然而生,从而对这种经常作客的生涯表示了倦意。

将本词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相比,同样都是写江上舟中酒醒梦回,但前者是对家人的思念,后者系对情人的眷恋,两词各自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少年游润州作①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②,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③,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④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释】

①润州:今江苏镇江市。

②余杭门:宋代杭州城北三座城门之一。

③这句是写月下独饮。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④姮(héng恒)娥:即“嫦娥”。传说她是后羿的妻子,她偷服了“不死之药”而飞升,成为月神。

【简说】

作者自从熙宁四年(1071)冬来杭州以后,经常来往于江南各地。熙宁六年冬,他自杭州至镇江,到次年春尚迟留未归,有感而写了本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