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宋词三百首有哪些 > 第7章(第4页)

第7章(第4页)

⑤琼楼玉字:即月宫。《酉阳杂俎》前集卷二:“翟天师名乾祐,峡中人。……曾于江岸,与弟子数千玩月。或曰:‘此中竟何有?’翟笑曰:‘可随我指观。’弟子中两人见月规半天,琼楼金阙满焉。数息间,不复见。”

⑥“起舞”句用李白诗意:“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两句说月下起舞、身影零乱,想想月宫高寒,还不如在人间吧。

⑦绮:念“起”(qǐ)。三句说月光移动,转过了朱红的楼阁,又低低地照进了雕花的窗户,照到了那个不眠的人(作者自己)。

⑧两句是说月儿不应该这样无情,为什么老是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团圆呢?

⑨婵娟:美好的姿态,这里形容月亮。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两句祝愿人常健好,千里共此明月清辉。

【简说】

这是熙宁九年中秋夜通宵欢饮后所作。上片从问月转到赏月,由向往月宫到月下起舞;有人间天上,此乐相同之感。下片从赏月回到问月,由月难长圆到人难常好;有天上人间、此恨无穷之叹。最后以乐观旷达的祝愿作结。

本词即景抒情,借问天问月抒发个人怀抱。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想象设问,展现中秋月宫夐绝尘寰的奇景。再从景物的自然更迭到人事的流转交迁,以自然境界的澄彻辽阔反映出作者思想境界的开朗廓达。语言洗却柔靡,脱除陈套,是历来中秋词中意境最高、流传最广的一首。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①。黄童白叟聚睢盯②。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注释】

①两句说红日照在溪中,游鱼历历可见,两岸绿树中栖息着乌鸦。

②黄童白叟:黄发的小儿和白发的老翁。睢suī虽):仰目。盱(xū虚):张目。聚睢盱:即聚观之意。

【简说】

《浣溪沙》五首(包括以下四首),作于元丰元年(1078)。苏轼在上一年四月调任徐州太守,到秋天黄河决口,情势十分危急,他能亲自率领军民修筑护城长堤,昼夜不懈,保全了一城的生命财物。次年(1079)又值春旱,灾情很重,地方官照例要向天求雨,下了雨,又要谢雨。当时求雨和谢雨的地方是在徐州城东二十里的石潭。这五首词就是作者在谢雨途中所作。

本词写途中日暖溪碧的景色。还写了村中鱼鸟猿鹿及扶老携幼出来观看热闹的场合。

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①。三三五五棘篱门。梢挨踏破蒨罗裙②。老幼扶携收麦社③,乌鸢翔舞赛神村④。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释】

①旋(xuàn眩):临时急就。抹红妆:涂脂粉,使君,即太守。全句是说妇女匆匆打扮一番,就出来看太守经过。

②蒨(qiàn欠):同茜。茜草的红汁可作染料。蒨罗裙,即红罗裙。

③收麦社:收了麦子后要祭神。社,祭祀社神(土地神)。

④赛神村:正在祭神的村子。赛,指谢神的祭礼。乌鸢在祭神的村子上面盘旋,想去吃那些祭食。

【简说】

上片写乡村妇女匆忙打扮一下就出来看太守经过此地,她们三五成群,站在棘篱门边,由于互相挤挤挨挨,争着要看使君,以至把红罗裙子也踏破了。

下片写老翁幼童,都高兴地来看迎神赛会,一片欢乐景象。乌鸢盘旋觅食,使节日气氛更为浓厚。

浣溪沙

麻叶层层①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②。垂白杖藜③抬醉眼,捋青捣政策水平软饥肠④。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释】

①(qǐng请):“”的古写,同“茼”。茼麻,一年生草本植物,叶似麻而薄。

②络丝娘:本为虫名,即纺织娘;这里是指正在笑语的缫丝妇女。

③垂白:指须发将白。杖藜:拿着拐杖。杖作功词用。藜:一年生草木植物。藜杖,藜茎所作作的杖。

④捋(luō)青:脱取青麦子。(chǎo炒):干粮。捣,把炒麦捣成粉。软:苏轼《发广州》诗:“三怀软饱后,一枕黑甜余。”自注:“浙人谓饮酒为软饱,俗谓睡为黑甜。”软饥肠:饱肚肠。

【简说】

原野上麻叶叶闪闪发光,一片雨后欣欣向荣的景象。走进村子,闻到煮茧的香味,又看到缫丝蚕娘在篱边笑语。在这种活跃气氛的感染下,作者也停住脚步,与捋青充饥的老爷爷谈谈本年的年成。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