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胡雪岩的成功之道 > 第13章(第1页)

第13章(第1页)

主导地位是争取来的,全世界都不例外。问题是西方人大多用有形的方式来争取主导地位。中国人比较喜欢用无形的方式,争到好像没有一样,比较自然的争来的主导地位,也比较持久。没有人想要,也就不会引起别人的抗争、制衡和罢免,获得主导地位的人,比较轻松、舒适,而且没有太大的压力,是不是比较好呢?

一回生二回熟,雪岩有了第一次拜访漕帮老大的宝贵经验,第二次再度拜访,当然要安心、方便得多。

第一次漕帮老大不理会雪岩,让他自生自灭,自己找生路。通过考验之后,才笑面相迎,而雪岩则已冒出了一身冷汗。通常第一次见面,除非是熟人,大多有一段摸索期。互相猜测、探索,然后才逐渐彼此了解。

如果第一次就留下坏印象,以后要见面,就更加困难。这时候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打算接受难听的话,不好看的脸色。能够忍耐过去,才有重见天日的可能。

雪岩很不错,第一次和漕帮合作,就阴错阳差地有了好结果。消息传得很快,左大人给雪岩披红挂彩,杨昌浚即将出任漕帮总督,有这么多的利好消息,再度和漕帮老大见面,气氛当然完全不同。雪岩居然敢轻松地开玩笑:何为老大,此乃龙头也。要是第一次就如此嬉皮笑脸,不被老大痛打一顿赶出门去才怪。

知道送什么礼,就已经拉近了宾主两人的距离。又有很多助力,雪岩自然开门见山,明说有一事相求。

遇到陌生人,或者交情不够的熟人,不敢明说,不方便直说。遇到熟人,或者交情够,有把握却不是很熟的人,当然可以明说,也方便直说。说的人够爽快,听的人很放心,请求的事情当场敲定。二话不说,小事一桩,你***人有多痛快,多么容易沟通?凡事都要先下一些功夫。所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事先都经过一番努力,下过一番功夫。

事业要成功,必须有丰富的经验,良好的时机,再加上不断的努力。第一次创业,大多不容易成功。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经验。一次又一次,获得丰富的经验,这时候要成功,当然容易得多。我们常说“缴学费”,以缴很多的学费来获取经验,可见经验相当重要。

雪岩从小在钱庄长大,对钱庄的业务十分熟悉。他把钱庄和粮食生意做了一个比较,马上发现粮食生意利少而风险大。不如重返钱庄本行,至少可以分散风险。

要赚大钱,先把自己的本行做好,再来做其他的。本行都做不好,贸然去做其他的事情,岂不是更加危险!

成祥比较老实,脑筋转不过来,以为搞老本行就要回到老地方去,所以提出疑问:杭州失守,我们没了立足之地。雪岩脑筋灵光,他老早想过这个问题:杭州失守,我们到上海。按理说杭州大家很熟悉,做起来比较有把握。上海这种生疏地方,而且繁华复杂,谁敢去?雪岩就有这种胆量,他认为三个人都有共同的经验,比一个人有经验要可靠得多,当然可以到上海去发展。

他筹办钱庄,也不完全是为了老本行。他看准了左大人这个靠山,想以人赚钱,所以盘算了很久,注意左大人能用的资源在哪里?左大人自己没有钱,但是他有很多很多的人,这些人有钱要存起来。如果想办法把这些人的钱合起来,钱庄的业务还有什么问题?在杭州,还不如上海安全。经过盘算才决定,而不是临时起意。

到生疏的地方创立事业,最要紧的是建立人际关系。有人才有事,有人好办事,这是自古迄今没有改变过的原则。找人,找什么人呢?找官场的人,可以有个靠山;找同行的人,能够打听行情。官场、同业都有人协助,对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必定有很好的助益。

找官场的人,最好的办法是拜访官夫人。因为做官的人最怕惹事,对陌生人的警觉性很高,深怕会看错人给自己惹上麻烦。而且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直接了当地谈论涉及金钱的事情。打惯了官腔,摆惯了官架子,说惯了冠冕堂皇、为民服务的好听话,一下子调整不过来。倒不如想办法找官夫人,送礼、谈回扣都比较方便。因为做官的可以一句话就把责任推掉,怎么有这回事,我完全不知道呀!我家里的人从来不涉及公务,不可能有这种事情。装成不知道,间接谈事情,大家都方便。找官夫人打点,再见官谈事情,通常很有效。

找同行的人,大家都是内行人,用不着拐弯抹角,不妨开门见山,把如何分享油水说清楚。免得互相猜疑,反而增加沟通的障碍。油水分享11得宜,其他就比较好谈。见面不说油水,对方以为不付费白请教,当然不肯供应情报。说不定还提供一些不正确的信息,企图混淆视听,对自己相当不利。

受到主管信任的部属迟早有人会打小报告。希望主管防备他,最好疏离他。因为不受主管重视,就不会形成众人打击的目标;一旦受到主管的重视,必然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不把他干掉,自己就不可能变成上司信任的对象。就算自己得不到上司的信任,至少也把对他的信任度拉下来。我也比较有面子。

雪岩由一个不相干的外人,一下子变成左大人信任的对象,把采购军

粮的重大责任委托给他。这种举动,当然会引起部分人士的眼红。于是造谣、中伤,引起许多不利于雪岩的传言。杨昌浚向左大人报告,有人说胡雪岩满脑袋鬼主意,想不到左大人不为所动。回答说:没有主意他敢越权放账?没有主意他敢冒死献粮?杨昌浚还不死心,继续说:有人说他那批粮食本来是运往杭州送给太平军的。左大人的肚量很大,他说老百姓在官府和太平军之间左右为难,也是人之常情。杨昌浚无奈,只好说无商不奸,请左大人提防。左大人坦然地说:只要我不和胡雪岩勾结,不利用他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让胡雪岩赚几个钱,也是应该的

吧!

左大人经过几次考验,觉得雪岩是一个人才,值得委以重任,从此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纵然有人打小报告,他也不会受到影响,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懂得用人之道的首长。如果一听到小报告,便不敢重用雪岩,或者把雪岩叫来大家对质一番,那就不是好主管了。

左大人虽然欣赏雪岩,却也认为雪岩毕竟读书不多,将来责任愈来愈重,恐怕会出问题。所以他一方面赞美雪岩,笑那位任老板有眼无珠不会重用雪

岩。一方面却教导雪岩,就算不为功名,也应该多读一些书。

不过,我们在这里要特别说明。左大人当时所说的读书,和现在大家所认识的读书,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简直大不相同。左大人所说的读书是明白事理的意思。

雪岩和芮瑾,都没有读什么书,但是这两人都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因为他们所读的书,大多数是在教人明白事理。所以左宗棠也觉得奇怪,区区一个民女怎么会有如此的胆识!明白事理的人,当然有胆识。

然而,道理是愈来愈深的,书到用时才恨少,所以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养成终生读书的好习惯。左大人深怕雪岩事业愈做愈大,人面愈接触愈广,不知道以后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发生什么样的事?因此未雨绸缪,鼓励雪岩多读书,多明白事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成功语录:

扩大经营范围

曾几何时,胡雪岩企业集团,已经掌握了钱、典、丝、茶、烟五大行业。柳成祥这位总管理处处长,认为已经够折腾的了。偏偏雪岩一听到左大人调到新疆,知道快打仗了。根据上一次战争的经验,料到药品的需求,必然大增。所以赶快要成祥筹建制药厂。

成祥说:搞药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雪岩却认为他这个人,就是不怕费力。雪岩说我们发展得太顺利,应该好好回馈社会。我们救不了穷,也应该要救急。搞药品能够让江南的老百姓都记着我们,非要做不可。

雪岩扩大经营范围的动机,并不在增加自己的财富,也不为自己壮大声势。他所关心的,乃是国计民生。居于老百姓的需求,来扩大经营的范围,才是正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