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乃血肉之躯,哪有不怕死的。
可是,他依然不愿加入,除了那些所谓的君臣之道,更多的,是他对当今皇上的认可。
作为当朝大学士,内阁的二号人物,张益文采斐然,学问渊博。
再加上在翰林院修史的那段时间,接触到了大量的史书,如春秋、史记、资治通鉴等等,不说倒背如流,至少都读过。
这些史书中记载了很多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咸平之治……乃至本朝的仁宣之治,可是,翻遍历朝历代的史书,所有的大治之世,哪怕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时,对盛世的描述也不过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仅此而已。
五年之前,他对盛世的理解,也大致如此。
可是,五年之后的今天,一切都变了。
现在的大明,或许做不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是,百姓们安居乐业,不再挨饿受冻,家里有了余量,孩童们穿上了新衣,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
曾经百姓的生活有多苦,他是知道的。
现在的生活如何,他也是实地考察过的。
两相对比之下,张益由衷感叹,这难道不就是读书人心中所期望的盛世吗?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的叛乱,让他猝不及防。
不过,他心中也暗暗下了决定,绝不能站在杨旦这一边!
如果杨旦等人成功,太子年幼,根本无法掌控朝政,那么,这些年来皇上所做的一切,都将被推倒重来。
他们将收回属于自己的特权,以及特权之下的财富。
新政之下,百姓们辛苦劳作积累起来的财富也将会被他们洗劫一空。
海禁令将重新开启,民间片板不得下水,而他们的走私船将会畅行无阻。
如果朝廷想要沿海差走私,那么,沿海地区必然会闹倭寇,虽然那些倭寇之中,真正的倭人并不多,连三成都不到。
到了那时,百姓们将会回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朝廷也会因为征不到税,从而困难重重。
黄河决堤,治河需要钱。
大旱大涝,赈济灾民需要钱。
打仗,更需要钱!
没有钱,寸步难行。
此时的张益已经可以洞悉一切,虽然他自己也是士绅阶层,但是,他不想和杨旦同流合污。
除了内心的良知以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
正统十四年,在土木堡,皇上在瓦剌大军的包围之下,命自己回京送信的那时起,他就已经下了决定,自己此后余生只为辅佐皇上。
想到这里,他心里又担忧起来。
那个送饭的老头究竟是不是杨旦派来试探自己的?
如果是的话,现在也该撕破脸了吧……
-----------------
西山,大校场。
兵部右侍郎吴恒亲自宣读圣旨:“南海卫发来急报,近来有大量外敌入侵,皇上命五军营、神机营火速前往支援!”
五军营指挥使徐永宁、神机营指挥使陈瀛不疑有诈,接了圣旨。
吴恒说道:“南海卫告急,劳烦两位,即刻动身!”
定国公徐永宁抱拳,道:“我等这便整顿兵马,明日与皇上告别,自天津卫坐船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