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青袍今已误儒生的生肖 > 第37章 述圣孔伋教中庸(第3页)

第37章 述圣孔伋教中庸(第3页)

“好!”姜暮寒难掩内心的紧张与激动之情,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竹笛。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试图让自已那颗因为过度兴奋而躁动不安的心脏平静下来。待情绪稍稍稳定后,姜暮寒才开始吹奏起来。

一段清脆悦耳、婉转悠扬的笛声骤然响起,如同一股清泉般流淌而出,打破了整个山谷原有的静谧氛围。这段旋律正是姜暮寒最为喜爱的曲目——《阳关三叠》。

当整首曲子演奏完毕之后,孔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点评道:“嗯,不错。此次复圣助你参悟出道心,从你方才所奏的乐曲中,能够听出其中蕴含着铿锵有力且激情澎湃的情感。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你的曲调间还夹杂着些许杂念。”

“杂念?”

孔伋慢慢地走到姜暮寒身前,轻轻拍了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道心固然坚定无比,但这漫漫修行之路可没那么简单!要想真正修成正果,仅仅有道心还是远远不够的。你得去参悟那中庸之道,学会把握阴阳调和的法门才行。”

孔伋微微一笑,又从怀中掏出一支翠绿欲滴的竹笛来,放在唇边轻轻吹奏出几个清脆悦耳的音符。他的目光若有所思,仿佛正在琢磨该怎样措辞才能让眼前这个年轻人更好地理解。

过了一会儿,孔伋缓缓放下手中的竹笛,凝视着姜暮寒,缓声道:“就像我刚才给你讲的《中庸》里所蕴含的道理一样,并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解释清楚的。你首先得抛开脑海中的那些纷纷扰扰的念头,静下心来仔细揣摩其中的奥妙所在。”

姜暮寒听完这番话,心头顿时涌上一阵感动与温暖。

他恭恭敬敬地向孔伋施了一礼,回答道:“晚辈明白了,述圣大人。学生一定会谨遵您的教导,用心去体会其中的真谛。只是学生天资鲁钝,还望您日后能多加提点一二。”

姜暮寒心里暗自思忖,这位述圣大人怕是想要通过音律之法来点化自已吧。于是他开口问道:“圣人在上,学生对于道心已经略有感悟,然而对于中庸之道却知之甚少。还请您不吝赐教,为学生解惑释疑。”

姜暮寒自幼便对《中庸》这部经典烂熟于心,然而经过适才在学堂中的深入研习,对于其中蕴含的深意又有了全新的体悟。尽管如此,当面对这部巨著的作者孔伋时,他深知自已不过是略窥门径罢了。

孔伋嘴角微扬,轻轻放下手中的竹笛,继而为姜暮寒悉心阐释道:“所谓修行之路,首要之务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规范,不单是外显之行止尺度,亦为内在修养之法门。汝须臾不离地维系心境之宁谧与坚笃,莫为外事所搅扰而有所摇撼。”

姜暮寒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只觉心头宛若有一盏明灯骤然亮起,将前方路途照得一片通明。他不禁出言请教:“敢问圣贤,晚生应如何达成内心之宁静与坚毅呢?”

孔伋稍作缄默,稍后才徐缓言道:“此事需要你亲身践行、亲身体验。唯有历经持续不懈之修习与磨砺,你方可徐徐参悟到内心之安宁与笃定。记住,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究竟如何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宁静呢?”姜暮寒皱起眉头,满脸疑惑地向孔伋请教道。

孔伋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然后伸手指向远方那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轻声说道:“所谓中庸之道,便恰似眼前这座巍峨的山峰一般。它既不会倾向于山的某一边,亦不曾倒向山的另一端,而是巧妙地伫立于正中位置。这般恰如其分的姿态,方为中庸之道的真谛所在。”

“需知晓,中庸并非代表着碌碌无为、平平无奇,实则蕴含着一种不卑不亢、不急不躁的处世态度。”

姜暮寒聆听至此,犹如醍醐灌顶般瞬间明悟过来。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神情专注地回应道:“谢过述圣教诲!学生如今已然彻悟。原来,中庸之道乃是追寻平衡与和谐的至高境界,注重涵养内心的安宁与沉稳。当遭遇艰难险阻之际,务必要懂得保持沉着冷静之思绪,凭借一颗波澜不惊之心去从容应对。此外,更应学会驾驭自身情绪,切忌陷入极度亢奋或消沉之境,如此方能维系住内心世界的均衡稳固。”

“晚生定当全力以赴感悟此道之精妙奥义,并将其融入日常修炼之中。”姜暮寒眼神坚定地承诺道,表示自已一定会用心体会中庸之道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应用。

孔伋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说道:“除了领悟中庸之道外,你还需要注重实践。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行和历练,你才能逐渐掌握阴阳平衡之术,达到更高的境界。”

姜暮寒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晚辈一定会努力实践,不断提升自已的修为。”

“不错,孺子可教也!”

孔伋微笑着点了点头,开始为姜暮寒指点具体的修行方法和技巧。他的话语深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哲理。

姜暮寒认真聆听着,他的心中仿佛有一股清泉涌动,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在。

在这个过程中,姜暮寒逐渐领悟了中庸之道的精髓,掌握了阴阳平衡之术的奥秘。

他的心境变得更加平和与深邃,仿佛已经触摸到了道的边缘!

这一讲,恐怕过去了很久,也可能只是弹指一瞬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