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有字测字 > 第200章 昭示后人(第2页)

第200章 昭示后人(第2页)

并对佛道之争感到厌烦,直接下令将佛道二教一起断绝。

大肆融毁了僧侣的铜像,收回寺庙、田地。

并将境内百万僧民编入民籍,健壮男性则编入府兵,以对抗北齐。

值得注意的是,宇文邕的灭佛运动并没有和拓跋焘一样采取暴力的镇压政策,在整场运动中未伤一位僧尼。

灭佛之后,北周一时之间“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国力迅速增强。

于574年实施完灭佛运动之后,在577年就消灭了国力相当的北齐,统一了北方。

灭齐之后,宇文邕打算继续在北齐推行灭佛政策,在这期间的又一次辩论会上,宇文邕选择与慧远和尚亲自辩论。

慧远和尚辩论中这样询问:“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人。

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得不怖?”

(陛下你现在凭借自己有王权,开展灭佛运动,是邪祟上身了,我们佛教的阿鼻地狱可不会分身份贵贱挑人,到时候你死了真的不怕吗?)。

对此宇文邕愤怒答道:“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这一回答,展现了宇文邕的极强的灭佛魄力,也体现了他的为民关怀之情,确实是很感人的一句话。

辩论结束后,灭佛运动最终还是在北齐开展了起来,在执行完灭佛政策后。

那时的北方已几乎看不到任何一座佛像、寺院。

而不久之后,宇文邕身体急转直下,在578年病逝于北征的路上,年仅36岁。

三年后,即581年,北周大权旁落,外戚隋文帝杨坚以隋代后周。

并在589年统一了南北,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成为了名垂千史的大一统王朝重塑者。

就像拓跋焘灭佛后,拓拔濬又扶植起佛教一样,在宇文邕灭佛之后,后继者杨坚又扶植起了佛教。

杨坚在581年刚建立隋朝之时就下令百姓出钱,来重新恢复被宇文邕破坏的北方佛教,大修佛寺佛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加上之后的隋炀帝杨广也鼓励佛教发展,佛教又迎来了新一轮振兴。

但佛教势力在经历了前两次大规模灭佛运动后。

也明白了自己需要做出一些改革,否则自己现在的发展模式迟早会迎来下一次灭佛运动。

于是佛教就选择了主动与中国文化融合,在这时期创立了天台宗、三论宗等一系列有本土特色的汉传佛教。

同时隋朝统治者也对佛教进行了改革,将佛教纳入了行政系统来进行控。

佛教在隋朝时虽然被鼓励发展,但前提却是以政治附庸的身份发展。

这使得隋朝兴建的寺庙和招纳的僧尼数量远不如南北朝时期。

但变弱了的佛教势力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再迎来灭佛运动。

到了唐朝时期,唐高祖李渊以道家老子李耳为自己家族的李姓先祖,并将道教扶持到三教之首的地位。

但武则天登基以后,为了以武周代李唐,又打压前面唐朝皇帝所支持的道教,扶植起了佛教。

从这些现象可见此时曾盛极一时的佛教已逐步变为了君主的政治斗争工具。

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君主集权的扩大,也是佛教教权开始衰落的表征。

但到了中唐时期,佛教又迎来了一次发展的小高潮。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这首诗作于唐宪宗时期,表面上是在写南朝当时佛教兴盛,实际是在借古讽今。

当时唐宪宗迷恋佛教,要恭迎佛骨(舍利),并在宫内供奉三天。

杜牧认为如果再继续这样扶植佛教,必然会落到跟南朝梁武帝一样国破人亡的下场,于是作了这首诗表达忧愁。

韩愈当时也力谏唐宪宗不要迎接佛骨,但唐宪宗还是执意为之。

最后韩愈不仅没有劝谏成功,就连自己也因言获罪,险些丧命。

佛教一时之间又成为了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