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万雄师如入无人之境般踏入高丽北部,一路畅通无阻,竟然丝毫未见抵抗之势。西京的那帮官员们早已闻风丧胆,纷纷前来跪地求饶,并乖乖地将人口簿和大印一并呈交予朱文正。这一举动令朱文正气不打一处来,破口大骂高丽人全是没骨气的孬种!
大明未曾理会高丽时,他们竟敢傲慢无礼地拒绝大明甚至讨价还价;可一旦大明较真起来,高丽便像哈巴狗一样摇尾乞怜,谄媚奉承。
朱樉看着朱文正发怒,只是微微一笑,心想这高丽数百年后还一直如此,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当华夏不去理睬他们时,他们居然敢吹嘘汉人乃是他们高丽的支流,连传统节日也被他们据为已有,还妄称自已国家有着万年悠久的历史……
就这样,每天都有来自各个城池的官员们手持人口簿前来归顺投降,弄得朱文正不胜其烦,最终索性将这些事务统统丢给朱棣去处理。
夜晚时分,明月高悬,繁星点点。营地中央篝火熊熊燃烧,照亮了四周一片宁静的景象。朱棣神色凝重地领着一名高丽人身形匆匆地走向朱文正所在之处。他们走近后,朱棣向朱文正抱拳施礼,语气严肃地说道:
"将军大人,有个自称是李成桂派出的使者前来求见,他所说之事至关重大,需要由您亲自定夺。
"
那名高丽人双膝跪地,恭敬地拜见朱文正,声音低沉而坚定:
"草民拜见上国将军大人,此乃驻守开京大将李成桂呈献给上国的密信,请将军过目。
"说完,他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封密封的信件,递给一旁的侍卫。侍卫接过信件仔细检查一番,确认无异后将其转交至朱文正手中。
朱文正接过信件,神情专注地展开阅读。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目光闪烁着思索之色。读完之后,他挥挥手示意那高丽人先行离去,然后转头对朱棣吩咐道:
"去把老二叫来,我们一起商议一下此事。
"
没过多久,朱樉踏入营帐内。他一眼便瞧见朱文正面色阴沉,不禁心生好奇,但还是笑着打趣道:
"堂哥啊,何事令你如此愁眉不展?
"朱文正并未回应他的玩笑话,而是将手中的信件递给朱樉,沉声道:
"你自已看看吧,这些高丽人真是毫无骨气可言!咱们尚未抵达,他们便急不可耐地想要为自已谋求退路了。这场战争打得真是令人倍感无奈啊!
"
朱樉打开信封,仔细阅读着里面的文字。只见信上写道:“下国小臣李成桂遥拜上国大明将军。高丽王颛昏庸无能,缺乏武德,竟然妄图独自抵挡天兵降临,实在是罪大恶极!小臣虽然未能取得全胜,但对王颛的昏庸深感不齿。承蒙憨王之命,小臣率领十万大军在开京郊外抵御天兵。小臣惶恐不安,特地派遣心腹前来通风报信。小臣才疏学浅,愿意为天兵冲锋陷阵,为将军牵马执鞭,期盼天兵早日抵达开京,解救高丽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高丽于危难之际……”
朱樉读完信后,随手将它扔到一旁,冷笑道:“这李成桂真是野心勃勃啊。”朱文正不禁点头表示认同,这时只听朱樉继续说道:“根据我们的密探传回来的消息,这个高丽王王颛已经发疯了,他已经杀害了许多大臣。估计李成桂也害怕了。”
至于李成桂是什么人,朱樉当然知道了,高丽鲜第一位国主,当时高丽国主王禑(王颛的“传奇”儿子,有兴趣可以去查一下)与丞相崔莹要进攻辽东,李成桂被逼着领兵出征发现粮饷不足,王禑又不让退,李成桂索性就反了,先是立王禑的儿子王昌为王,后面索性自已废了他自已做王。
李成桂就如汉朝时的霍光,三国时的董卓曹操一般,绝对的野心家,此番传信一是为了提前打好关系,到时候好在明军这里表功,另一个就是告诉明军,自已可是有十万大军,分量很重。
就在两人商量时,朱棣再次返回营帐,说是高丽门下侍中(丞相)崔莹遣使来信,朱樉一听就笑了起来。他心里想道:“这崔莹不就是李成桂的死对头吗?”果然不出所料,当他打开信件一看,里面写的内容和之前收到的并无差异。崔莹则表示愿意为大明打开国都开京城门,并声称自已已经掌控了国都的守军。
等到朱文正将信件看完之后,朱樉这才开口说道:“高丽朝廷真是腐败透顶啊!那个王颛已经失去了臣子们的忠心,现在大家都盼着能够成为我们的内应呢。堂哥,我突然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
几天之后,大明军队一路高歌猛进,距离高丽国都开京已不足五十里。这时,只见李成桂独自一人骑着马前来求见。朱文正和朱樉相互对视一眼,便让李成桂靠近一些。
李成桂驱马来到离两人约十步远的地方,然后翻身下马,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跪地叩拜时更是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之感。只见他用流利的汉语高声喊道:“小臣李成桂恭迎上国天兵!”其声音洪亮,响彻周围,让人不禁为之侧目。
马上的朱樉听到这句话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轻声说道:“快起来吧,高丽还有如你一般的良人可是不多了,识时务呐!”
李成桂抬起头,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一骑在马上的年轻人正对着自已微笑。此人剑眉星目,气宇轩昂,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再看年轻人身旁,一身甲胄的朱文正板着脸,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与不屑,似乎对李成桂颇为不满。
此时,朱樉继续开口说道:“你信上说出,愿为本王牵马坠蹬,不知是不是真的?”
李成桂回过神来,听到朱樉自称本王,心中一惊,急忙回应道:“小臣能为王爷做马前卒,实乃祖宗八辈子修来的福分!若王爷不弃,小臣愿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说罢,他再次叩头,态度愈发恭敬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