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傻了?人家精着呢!”跟娘家这边借了钱,等到婆家还的时候,给的可是她!到时候她把钱一揣兜里,不出声了。公婆这俩老实人,还能找上门去跟亲家要债?
不用嫂子多说,慧宁也想清楚了其中关窍,可是……前世大姐的妯娌一进门就住了新房子,大姐的公婆撒泼乞怜了很久,最后只给了大姐两口子一个老院儿。
那老院儿……破旧不堪,还只有两间土屋,是朱强爷爷奶奶在世时住的,老两口没了以后,就彻底荒废了。
所以……前世这些事,或许是朱家瞒着大姐的,不然的话,大姐怎么会帮朱家那边来家里借钱呢?
她呼出一口浊气,李玉琴却以为她是厌烦了周母的偏心,忙补救道:“妈一准是在骂大妹呢,这么大的人了还不懂事。什么东西都要横插一杠子,不占便宜能难受死她!”
慧宁没接茬,问起:“大嫂,我一会去街口婶子家买几尺碎花布做小衣服,你去不?”
李玉琴摇摇头,“我就不去了,我这还剩下不少月月的旧衣服呢,有的穿,有的穿呢!”
得了否定的答案,她没再多留,起身出了大哥大嫂的屋子。
慧宁和李元亮提了一句,便去了街口的翠花婶子家。
翠花婶子已经五十多岁了。见慧宁来,她就起身去了配房的杂货屋里。
慧宁挑了些红红绿绿的布料,又买了几块金丝绒和双面绒的布,还有给大人做衣服的呢子布料。
“现在不少卖成衣的,要是有钱啊,还是买那个好,挺括板直,比咱自家做的好!”翠花婶子发表意见。
慧宁无奈道:“婶子,刚结婚就分家,手里可不宽裕呢!”
翠花忙迎合:“是哩是哩,年轻人啊,都是从苦日子里过过来的,等几年以后啊,这日子就好过了!”
“就盼着您说的这个啦!”慧宁又让她量了五尺花布,这是打算给大宝做小被子小褥子的。
在翠花家挑了一个多小时的布料,到最后对方给她添了不少边边角角和小块的里子。还送了她一块方正的花布,把她买的布料都包了起来。
“回去路上可慢点,别给石头碎给拌着,你现在正是要紧的时候呢!”
慧宁从善如流的应下,谢过翠花婶子之后,背着小包袱回了家。
她回家时,门口放着一辆二八自行车。院儿里已经没了那辆凤凰自行车,这说明周慧兰两口子已经走了,且还有不知名的人来了家里做客。
慧宁拎着小包袱进屋,还没进门就听到李元亮连口说着“使不得”。
她掀开门帘进门,一进门就瞧见周父坐在正堂圈椅上,方桌另一边的圈椅上也坐了个人,是李村的,叫根柱。
在李村,论资排辈,李元亮管这个五十多岁的中老年男人叫哥。
见慧宁进门,周母开口:“慧宁,你来得正好,这位李村你大哥,是来换地的。”
慧宁闻言一怔,再去看嫂子李玉琴的脸色,果然嘴巴不是嘴巴,鼻子不是鼻子的。
不同的村子,村民提出换地,基本都是因为出嫁的女儿受宠。
女儿嫁到别村,父母会找上娘家是女儿婆家同一村子的小媳妇,提出换地。
然后同村的媳妇,在村里有了地。而自家女儿,在婆家也更有脸面。
前世,可没这回事。
周父不理会慧宁的惊诧,和李元亮的态度,只问对方,“换几亩?”
根柱道:“两亩。”
周父说:“果树是不换的,只换粮食。”
这年头水果贵重,一亩果树能顶多亩粮食,女儿再被看重,儿子终究才是根本。
“我家十二亩田,四个地方,在西北,东南,村东和西南,让你闺女挑吧,看她想要哪儿。”
这话一出,一家人的目光都落在慧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