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隋唐演义以后是什么书 > 第136章 扫清障碍(第2页)

第136章 扫清障碍(第2页)

辛亶吓得不住磕头求饶。这时,赵绰一个箭步向前,拱手说:“辛亶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

杨坚恼羞成怒,吼道:“又是你这个赵绰,你顾惜辛亶,难道就不顾惜你自己吗?高仆射何在?“

高熲一向是比较听杨坚话的,杨坚的意思就是越过法官赵绰,直接让宰相去执法。高熲就叫人来脱掉赵绰的官服,并戴上刑具。杨坚这下得意洋洋,质问道:“怎么样,还敢固执己见吗?“杨坚只不过是想吓唬下赵绰,谁知赵绰太掘强,硬气地回了一句:“执法一心,不软惜死。“

杨坚气得说不出话来,还得是独孤伽罗劝他消消气,这事儿才不了了之,那个穿红裤子的辛亶也被放过了。

赵绰秉公办事、依法办事名声在外,杨坚让他去查王谊,也算是释放一个信号。赵绰一番询问下来,确实没找到什么证据。杨坚只好放了王谊,并赏了他酒喝:“朕知道你丧子之痛,心中苦闷,这里有些美酒,你拿去喝吧。”

“谢陛下。”

王谊拿着皇帝给的酒,情绪肆意宣泄起来,他叫来元谐一起在一处寺庙佛堂喝酒,二人喝高后,就开始互诉衷肠了。王谊一会儿痛骂高熲、苏威等人,一会儿说自己功劳如何大,一会儿说天子怎么忘恩负义。两人的谈话被一个胡僧听到了,转头就告诉了杨坚。僧人呀,他们都知道现在的皇帝是大力扶持佛教的,也就心甘情愿成了杨坚的耳目。杨坚立刻派赵绰把王谊抓起来,留下一旁的元谐瑟瑟发抖,一个一个来,阻力会小很多。

初九,杨坚召集群臣,商议对王谊的处理办法。这王谊确实是冤枉,罪名莫须有,可没办法,皇帝要你死,你就活不了。

公卿大臣们都是老油条,还商议什么呢,皇帝是来通知你的,不是来找你讨论的,直接落井下石就对了。尤其是苏威。苏威当初改革的时候,想把贵族的永业田分给百姓,却受到了王谊的阻止。这下,苏威可算逮到机会了,就怂恿杨坚惩罚王谊。就算不能重新提出分田(贵族反对,阻力太大),至少可以找王谊出口气。大家都统一口径,说王谊大逆不道。

元谐不停为王谊说好话,说他的战功,说他们之间的同学情谊。杨坚故意忽视了元谐的存在,就是要让他感受到恐惧而无可奈何。

看着神情沮丧的王谊,杨坚假惺惺地说:“我与你过去是同学,很同情你,但拿国法怎么办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呵呵,”王谊也不装了,撕破了脸,“陛下,我活着你不安心,要杀就杀吧,还有什么好说的?”

老同学很不给面子,杨坚面露不悦,转身下诏:“王谊,在周朝就参予政治,我和他一起读书,两人关系很好。但他性格刻薄,巫道盈门,尽说怪话,装神弄鬼。我刚当皇帝时,曾告诫过他,他口里虽说改悔,心里实际上不肯改。于是他说根据四天王神道,他王谊应受命当天子,还说书上有王谊当天子的灵谶,天上有他王谊的星象,他要在桃、鹿二川,在岐州之下,在辰巳年,兴帝王之业。他还密令卜问,窥伺朝廷火灾。还说他就是明君。他信任旁门左道,说他一定会当帝王。这样的人,如果赦免他,或许以后会造反。禁止暴乱,除掉险恶,他应服刑!”

大家听听,听听杨坚说的是些什么无耻的话!所有的罪名都是捕风捉影、凭空捏造,王谊简直比岳飞还冤。王谊被勒令拘役在家,听候发落。这时候轮到元谐了,杨坚冷冷地看着他。

出于求生的本能,元谐突然转移话题:“陛下威德布于四方,臣请求带兵出征,捉拿突厥可汗为候正、陈叔宝为令史。”侯正是侦察兵,令史是低级办事员。元谐的意思就是让突厥可汗、陈叔宝来给杨坚当小弟。

“元谐你好大的口气!我隋军前年八路反击突厥,虽然是大胜而还,也没能捉住突厥可汗。你把我大隋将士置于何地,把陛下置于何地?”虞庆则这帽子扣得大。

“是呀,元谐你未免太狂妄了吧。”杨雄、高熲等人也说。

这时候,大家都看向杨坚。杨坚冷冷地说:“朕讨伐陈国,是伐罪吊人,并不是向天下人夸耀权威。你的请求,并不是朕所愿意的。况且突厥人不知山川地理,怎么能侦察?陈叔宝昏聩糊涂,怎么能被驱使!”

杨坚的意思是突厥可汗、陈叔宝连给老子当小弟都不配,杨坚更狂!元谐听了这话,再也不敢开口了。杨坚免去了元谐的一切官职,以示惩戒。几天后,赵绰传达了杨坚的旨意,将王谊赐死在家中,时年四十六岁。至于兰陵公主,杨坚夫妇准备给她重新物色一个新丈夫。

2。打击豪强

开启杀戮功臣后,杨坚并没有过上舒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年,关中平原又遭遇了饥荒。杨坚不得已,只能带着官员百姓跑到洛阳去逃荒,也就是去洛阳蹭饭。杨坚多次的逃荒经历也被载入史册,他也被称为“逐食天子”。

五月二十九日,君臣一行在洛阳吃饱饭,开始聚集在一起讨论对抗饥荒的办法了。

“如此下去可不是办法,你们没有听说么,朕被民间称为逐食天子呀!我们得想个办法,可以长期应对天灾才行。”杨坚望着大家。

高颎说:“现在广通渠已竣工,以后长安到洛阳便畅通无阻,是时候在河流沿线修建粮仓了,一来可以供养军队,二来又可以在荒年赈灾!”

“高仆射所言一举二得,势在必行,臣附议。”苏威大力支持。其他官员也赞同。

“嗯,很好,”杨坚点头同意,“可是,粮食怎么来征收呢?”

度支尚书长孙平上奏说:“请下令民间每年秋天一家拿出粟麦一石以下,根据家庭贫富状况订出等级标准,每社民户所交纳的粮食就储存在当社,委派社中官吏负责查核,以防备荒年,名叫‘义仓’。”

长孙平来自洛阳长孙氏,是长孙俭之子,之前参与过诛杀宇文护,杨坚篡位后,他跟随家族一起投靠了杨坚。

长孙平的建议切实可行,大家一致表决通过,杨坚下令,州、县都设置义仓。

粮仓的修建十分科学,没错,设计者还是我们的老面孔宇文恺。粮仓的选址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这里水位较低。修建的时候每一道步骤都很细腻,当时人们封存粮食时,采用的是席子夹糠法,(将窖壁挖好后用火烤干,把草木灰顺势摊在窖底,上面铺上木板,木板之上再铺上席子,席子上垫谷糠上面在铺席子),使粮窖隔温保湿。

粮仓建成之后整个洞穴都被火烤干了,这就导致了粮仓内十分干燥,不会产生寄生虫和水分,为粮食存储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储存环境。据说在专家挖掘的过程中,发现了粮仓下面还有粮食谷物,神奇的是,没过几天种子意外的发芽了。

除了州县的地方性义仓,随着广通渠的竣工,天下的物资都可以运到关中,杨坚下诏在长安到洛阳运河、河流沿线修建大粮仓,以储存粮食。杨坚及后来的杨广,父子二人先后修建了广通仓、洛口仓、回洛仓等国家级粮仓,这又是历史上的一次大工程,其历史地位可以和大兴城、大运河相媲美。这些粮仓累积的粮食,可以供全国吃五六十年!这是后话。

修建粮仓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当时百姓多向官府谎报年老或幼小,谎报家庭收入情况,谎报田产数量,以少交粮、逃避赋税徭役,崤山以东地区承袭原北齐王朝的弊政,在户口登记和租调征收方面,犯奸作伪的极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坚登基以来,延续了北魏以来的均田制,也就是给大家分配无主的土地,然后征收赋税,这也是西魏、北周府兵制的基础。刚开始,大家都有田,有收入。时间一长,那些小民小户,抵挡不了天灾人祸,够买不起农耕器具,只能把田卖给大地主,并成为他们的附庸。日积月累下去,土地兼并势不可挡。大地主为了少交税,那就开始了各种逃税行为。

再次强调,这里的“百姓”包括大地主、大商人以及底层贫民。只要不是官,都叫做百姓。底层贫民一无所有,不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逃避赋税的绝大部分人就是那些地方豪强,地主和商人。这个很好理解,我们这个时代里从没听说农民、民工、服务员等底层人偷税漏税;网上曝光的偷税漏税的都是那些大明星大网红大公司。但这些人都叫百姓。

“这怎么办呢?这些豪强和中央对着干,和朕对着干!”

高颎和苏威对视一眼,知道机会来了,便对杨坚说:“陛下,臣这里有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两法,可迫使豪强屈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