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4、追光者 > 第165章 乾隆和他的老师们(第1页)

第165章 乾隆和他的老师们(第1页)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二十五岁登基,在位60年,他自幼聪慧,深得祖父康熙喜爱。康熙曾将弘历接入宫中亲自教养,这段经历对弘历的成长影响深远。他还跟随多位名师学习骑射等武艺。对乾隆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轼,他历经康、雍、乾三朝,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臣。

在康熙时期,朱轼就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刚正不阿的品质崭露头角。他为官清廉,心系百姓,康熙对朱轼颇为赞赏,认为他是一位有能力、有担当的官员。

康熙时期,浙江发生灾情,雍正被派到浙江和朱轼一起赈灾。在此过程中,雍正看到朱轼亲自带人去前线救灾,对他产生了好感,认为他是能为朝廷尽职、为百姓考虑的好官。

后来雍正回到京城后,极力向康熙举荐朱轼,康熙擢升朱轼为左都御史,后又授文华殿大学士。雍正继位后,对朱轼恩宠备至,鉴于朱轼的学识和品德,便任命他为弘历的老师。

朱轼担任弘历老师,当时弘历十二岁,从雍正时期一直到乾隆弘历登基。

朱轼对弘历要求十分严格,为弘历日后成为一代明君奠定了基础。在懋勤殿,庄重的拜师礼举行,从此,朱轼便肩负起了培养未来君主的重任。

每天乾隆都要早起读书,早晨3点就得起床,5点钟准备好开始诵读。读《大学》要读十遍,错一个字就加十遍,通过大量的诵读和严格的纠错,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方式,从经史子集到治国理政之术,无一不悉心传授。

在讨论治国之道时,朱轼更是引经据典,结合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深入浅出地为乾隆剖析其中的道理。他期望乾隆能成为尧舜般的贤君,深知若不教好,乾隆可能会成为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到12岁时,乾隆四书五经已能倒背如流。

朱轼从基础的字、词、句开始,严格要求乾隆对经典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经史子集等重要典籍,不仅要求乾隆熟读背诵,还要求他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

朱轼组织课堂讨论,培养乾隆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乾隆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

朱轼自身清正廉洁、勤勉敬业,他以自己的行为为乾隆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遵守宫廷礼仪和道德规范。培养皇帝君子风范和帝王气质。

课余时间,朱轼会带着乾隆微服私访,让他亲身感受民间的冷暖。通过与百姓的接触,乾隆能够了解到人民的需求和社会的实际情况,这有助于他日后制定出更加符合国情的政策。

朱轼还会带领乾隆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水利工程、农田建设等。让乾隆亲身体验治理国家的实际工作,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的治理能力和实践经验。

乾隆登基后,朱轼被乾隆任命为会试正考官及《世宗实录》总裁。在高安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朱轼用“四盘二碗”的筵席宴请皇帝,菜谱是腊肉、肉皮、粉丝、闽笋四盘,猪脚或冻鱼、肉圆子或薯粉圆子为二碗。这种筵席后来在高安流传下来,被人们称为“朱公席”。这也体现了乾隆对老师的感激和尊重。

乾隆元年(1736年),朱轼去世,享年72岁,谥号文端。乾隆罢朝一天,以示对这位三朝元老的尊崇。次年,朱轼归葬故里,乾隆御赐他“帝师元老”的称号。

雍正选派富察·福敏作为弘历的侍读老师。当时弘历九岁,而福敏曾在翰林院六年教习的两次考试中均不合格,还因“满汉文俱不精通”被革退庶吉士,在雍正培养下一代、为自己争夺皇位增加优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这其中或许有胤禛出于政治目的的考量,想为自己夺嫡之争增添取胜砝码。在福敏的教导下,不到一年后的康熙六十年,弘历被带到康熙皇帝面前,深得康熙喜爱,这背后或许有福敏周详的安排和细致的教育。

雍正命浙江巡抚富察·福敏带兵抄了年羹尧的家。在抄家过程中,福敏发现了一本名为《西征随笔》的书籍,其中有“皇帝分毫不值钱”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他立即将书籍上交给了雍正皇帝。此事也体现出福敏对朝廷的忠诚以及在处理这类事务时的谨慎。

福敏成为乾隆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福敏注重培养乾隆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一起探讨诗词歌赋,激发乾隆的文学创作热情。到了乾隆七年,乾隆对福敏的敬重之情溢于言表,为福敏祝福,并赞誉他“前世文昌苏,金朝王者师”。

乾隆对自己的授业恩师福敏非常尊崇。乾隆三年,命其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次年又加太子太保衔,乾隆十年,加封太子太傅衔。福敏生病时,乾隆亲自去探视。

富察·福敏(1673-1756年),因病去世,享年84岁。福敏去世后,乾隆亲自祭奠,厚赐祭葬,谥号文端,追赠太师,入祀贤良祠。

梁诗正,是雍正时期的探花郎,以其超凡脱俗的书法和深厚的文学造诣着。在乾隆时期,他担任《三希堂法帖》总编,长期为大清朝修撰官书。以其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才能影响着乾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梁诗正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董其昌等,晚年师颜真卿、米芾。他的书法以行、楷见长,其行书被赞誉为“清朝最美行书”之一。他的书法对乾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启功先生也对他的书法赞赏有加。

梁诗正不仅传授书法艺术的精髓,还通过修撰官书的过程,让乾隆了解到历史的兴衰和文化的传承。乾隆在梁诗正的影响下,度过了艰苦而充实的学习时光。这段经历不仅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一段佳话。

乾隆二十八年,梁诗正被授予东阁大学士,不久后病逝,谥“文庄”。梁诗正从雍正十二年(1734年),当时梁诗正担任尚书房师傅,教授皇子,而乾隆是皇子之一。一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梁诗正去世,他们的师生关系持续了约30年。

雍正即位后,徐元梦任《明史》总裁,同时命他教授皇子读书,此时徐元梦的学生就有皇四子弘历(乾隆)。雍正十三年乾隆即位,乾隆即位后,已经81岁高龄的徐元梦,再次奉命“课皇子读书”。

徐元梦是满洲正白旗人,19岁中进士,他满汉文皆精通,特别擅长满汉文互译,康熙就曾说过在内廷行走之徐元梦,现今学翻译者无能过之。

雍正四年,徐元梦因翻译失误被革职,后因朝中翻译工作离不开他又官复原职,乾隆即位后也将很多重要翻译工作交给他,甚至雍正驾崩的祭文也让他翻译。

他历经三朝皆为皇子老师,有两位皇帝学生(雍正与乾隆),担任皇子老师的经历将近半个世纪,在整个清朝都极为罕见。

徐元梦于乾隆六年(1741年)患病,乾隆命皇长子永璜前去探望,徐元梦伏枕流涕说:“臣受恩重,心所欲言,口不能尽!”之后徐元梦呼曾孙取《论语》检视良久,于次日去世。他享年87岁。

乾隆对他的评价:“历事三朝,出入禁近,小心谨慎,数十年如一日,寿逾大耋,洵属完人。”乾隆帝追赠其为太傅,准入贤良祠。

蔡世远,福建漳浦人,生于1682年,宋代理学家蔡元鼎后裔。雍正元年(1723年)成为皇子老师,彼时乾隆约十二三岁。

蔡世远学识渊博,精研程朱理学等学说。以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教导皇子们。

他悉心传授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化知识,为乾隆奠定坚实学术基础。注重品德教育,以仁爱孝悌、忠诚正直等品德规范影响乾隆,塑造其良好人格。他文学才华出众,与乾隆诗文唱和,提升乾隆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其“敦本立诚”“循序体察”的理念也深刻影响乾隆的治国理政风格

他着有清高宗作序的《二希堂文集》15卷、《鳌峰学约》《朱子家礼辑要》各一卷、《性理精要》《历代名臣言行录》及考定的《古文雅正》《汉魏六朝四唐诗》等。

1733年蔡世远去世,享年51岁。一生清廉,去世时几无余财。乾隆登基后,敬重恩师,将小书房命名为“三希堂”。蔡世远对乾隆成长和治国影响深远。

喜欢历史追光者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历史追光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