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遗憾的是明明曾有过机会,却未能紧握。
90年代末,华夏与欧洲多国的适航机构关系良好,本有机会在JAA转型EASA之际有所突破。
但当时国内航空工业基础薄弱,无法提供欧洲急需的技术。
更重要的是,那时正值MD90项目中途夭折,国内民航业动荡不安,对于国产客机的发展方向犹豫不决,最终错过了那个关键时期。
而现在,由于许宁过去几个月的努力以及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一个重新塑造历史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
这一次,他决心不能错过。
明确了方向和思路之后,剩下的就是如何实施。
“我相信,欧洲方面对小许上次提出的反客为主策略应该会感兴趣。”
戴国荣翻开首次谈判的记录,对团队说道:
“对方肯定会担心我们在防冰技术上的能力,这是项目的核心,也是欧洲方面无法掌控的部分。”
许宁点头赞同,接着说:“确实,我们国家的航空工业整体上还落后于欧美,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打破他们的疑虑。”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进行一次飞行演示?”
有人问道:“在sld条件下让我们的飞机升空?”
易合旭对此最为积极,因为这关系到他负责的新舟60能否打开市场:
“为此,我们必须改进新舟60,目前它的防冰系统只满足了国内标准中较为基础的要求。”
林哲彬补充道:“而且,sld气候极为罕见,通常在湿度如此之高时,已经下雪了。
现在是二月中旬,要在国内找到合适的测试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
易合旭追问:“那什么时候才可能出现适合的天气?”
“一般只有每年10月末至12月末有希望。”林哲彬回答,强调这还得看运气。
“我们等不起十个月,关于sld适航标准的修订迫在眉睫。”
“我们可以创造条件。”
许宁提出解决方案:“不需要等待自然形成的sld气候,我们可以人工制造一个符合要求的环境。”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技术人员们深知许宁的能力——他不仅有创新思维,更有将构想付诸实践的实力。
大家都期待着他进一步解释如何实现这个大胆的想法。
许宁起身,拉出一块黑板,简单几笔勾勒出他的构思。
一架飞机拖着长长的软管,在空中画出一道独特的风景。完成粉笔图后,他轻轻将粉笔丢进一旁的盒子,转身面向大家。
“我们打算改造一架轰6,作为专门模拟冰云环境的喷水机。”
他解释道:“因为轰6的研发已经非常成熟,所以我们不需要重新测试它的飞行性能,只需替换一些设备。”
“我们会把储油罐改成储水罐,利用发动机的增压空气来驱动系统,并且用一组平面喷嘴代替原来的加油锥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