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重生打工仔崛起 > 第64章 挖社会主义墙角(第1页)

第64章 挖社会主义墙角(第1页)

大奔在几人的赞叹声中稳稳的停在了庆华饭店的门口,紧跟在后面的张援朝和周卫国两人从212吉普车上面下来之后,周卫国马上拉着李明德的手:“李工怎么样?坐起来舒不舒服?回去的时候我跟你换个位置,让我也体验一下奔驰车的感觉。”“行行!回去的时候给你换。”一行人走进庆华饭店最好的包间,郑云龙来之前就给老板打好了招呼,还放了100块钱押金,要保证要这个包间,菜也是饭店里面师傅最拿手的菜,酒就用不着了,郑云龙的车尾箱里就还有两件茅台,两件五粮液,今天中午就喝茅台,人不是很多,连厂里的司机刚好才8个人,父亲和李副厂长两人坐了首位,郑云龙给每个人的酒杯里倒上酒,酒杯是那种不到一两的七钱杯,顺便也给父亲倒了一杯,自己要了一罐健力宝,顺便问了一下厂里的司机要不要喝酒,这时候还没有酒驾一说,厂里的司机也要了一杯,凉菜上来之后,郑云龙端起自己装饮料的杯子站起来:“今天非常荣幸,来到父亲当年追逐梦想的地方,有幸请到各位前辈到此一聚,本应该举杯豪饮,但是我本身就酒量很小,再加上我一贯遵循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原则,所以就只能以饮料代酒,祝各位家庭幸福,身体健康,我干了,大家随意。”郑云龙喝完第一杯饮料之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饮料,顺便给桌上除父亲之外的所有人把酒杯倒满,桌上的6位客人除张援朝酒杯干了之外,其余人都只喝了一半左右。“我向大家敬第二杯酒,我这人喜欢开门见山,今天除了来拜访李副厂长之外,还有另外的目的,那我就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现在是港岛云龙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法人,这家企业主要生产模具和加工机械设备,现目前规模有2000多人,另外我又投资了一家制衣厂,一家科技公司,一家酒店管理公司,还计划投资一家光电科技公司,所有企业总投资目前在十亿人民币左右,来宏光厂的目的就是为这家新成立的光电科技公司来的,我知道宏光厂目前的状况,我想邀请志同道合的人才,我觉得未来的科技从民用的照相技术,到各种精密仪器,到卫星的高清镜头,再到光刻机的各种光源……,都离不开我们先进的光电技术,我的目的就是要做中国的蔡司。不知道有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也不是要挖社会主义的墙角,但是大家也需要一个正常的上班来养家和糊口,我们也能提供不低于内地5倍的工资,比如我的云龙精密工业公司那边,就有不少的国营厂高级技术人员,他们在原来的厂里办理了停薪留职,和我公司签订的合同条款里面也注明了:如果国家需要,只要有原厂的公函,他们可以随时回到原来的厂里,而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违约责任。”郑云龙说完这段话之后,一口喝干了杯中的饮料,等大家也喝了一口之后,又把除父亲之外的每个人面前的酒杯添满,这一次张援朝面前的酒杯还是干了,看来这也是一个豪爽之人,当然也是一个擅饮之人,郑云龙再次举起酒杯:“第三杯酒,我这人喜欢先小人后君子,因为我要说的话有可能是好话,也有可能是坏话,算是给想要加入我们公司的有志之士打一针预防针吧,我们的科研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只要你有好的想法,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支持你,只要你取得了科研创新,我们也会给予你很大的奖励,我们不讲究论资排辈,讲究的达者为先,这对有真才实学的人来说是好事,但是对混日子的人来说却是坏事,所以说加入我们公司科研团队的人,都是真正的精英人才。”郑云龙说完之后再次举杯喝干杯中的饮料,这就算酒过三巡吧,接下来就是自由发挥和单独敬酒的环节,也到了郑云龙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的环节,这时候的国营工厂大致环境就是这样,用要死不活4个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实际上国家也是在苦苦的支撑,能发出一部分工资,就是保证大家不会被饿死,面对郑云龙给予的机会,基本上每个人的心里都是蠢蠢欲动,但内心又存在着疑虑,也怕一步踏错,满盘皆输,为了让他们安心,郑云龙在综合考虑之后,给了他们最大的诚意,那就是邀请八至十人的团队,到特区参观考察,考察之后再做决定,云龙公司购买来回的机票,再给予一定的补助,但是这个补助不多,就每人200元,相当于他们在厂里两个月的补助款多一点,因为政府现在给他们发的补助款每个月也就几十百把块钱,而且还不能按时发放。得到他们的同意之后,郑云龙当即掏出2000块钱,递给李副厂长,让他来决定到特区参观考察的名额,时间就定在半个月之后,因为到那个时候,郑云龙估计已经回到了特区,到时候也有时间来接待他们。

吃完饭之后,李明德和张援朝两位工程师坐的是212吉普,郑云龙把李副厂长,柳枫和周卫国两位工程师送回宏光厂,等柳、周两位工程师下车离开之后,父亲郑大贵以单独聊天的借口留了李副厂长几分钟,郑云龙便向李副厂长打听了新光厂和永光厂两家工厂的事,这两家和宏光厂是当时在这个山区同时建立的,以光学仪器出名的三家国营兵工企业,郑云龙的同学杨小刚就是新光厂出去的,三家兵工企业各有所长,有擅长光电设备的,有擅长激光测距的,有擅长光学玻璃的,有擅长镜头制作的……,改成民用之后,他们除共同合作生产了照相机之外,有专业生产望远镜的,有生产放映机镜头的,有生产显微镜配件的,也有生产测绘仪器的,甚至还有生产光学镜片的……,每个厂也就那么三四个产品,勉勉强强维持了十多年,最后在新世纪来临之前,走上了倒闭和被民营企业收购的路。

令郑云龙没有想到的是,李副厂长的几个同学和朋友,分别在这两家厂担任领导岗位和技术骨干,结果就是李副厂长自告奋勇,带着父亲郑大贵和郑云龙往这两个厂而去,这两家工厂的架构和宏光厂一样,都是由技术权威作为厂里的总工和副厂长,新光厂的总工副厂长叫陆安邦,浙省杭城人士,祖上据说是三国时期的陆逊,永光厂的总工副厂长叫周怀祖,浙省绍兴人士,是近代着名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同村晚辈,三人都是当年浙大的同班同学,郑云龙他们先去的新光厂,找到陆副厂长和李副厂长的另一位朋友刘思远之后,最后一同去的永光厂,永光厂坐落在靠近另外一个镇边上的山脚下,是三个厂里面各方面条件最好的一个,人数也最多,据说最鼎盛的时候有6000多人,这时候也有3000多人。找到周怀祖副厂长的时候,差不多也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于是就在这个叫做三河的镇上,一个叫三河酒店的饭馆里找了一个最大的包间,周副厂长一共叫来了5个人,由于距离很近,他们都是骑单车过来的,包间里的大圆桌刚好可以坐10个人,通过介绍,除周副厂长之外,另外4个人,两男两女,唐山河,张仲平,罗敏,丁月英。都是光学方面的专家和工程师,其中丁月英是周副厂长的爱人,张仲平又和罗敏是一对夫妻,这些男士都是五十八九临近退休的年龄,由于女士退休的年龄要早一点,两位女士已经退休,知识分子对身体的保养看得比较重一些,晚上大家都是浅尝辄止,10个人还没有喝完两瓶茅台,郑云龙还是借着他开车不喝酒的原则,一滴酒都没沾,就算喝的是健力宝,席间也是其乐融融,相谈甚欢,最后和宏光厂一样,每个厂决定派八到十个人到特区来参观考察。

酒席结束,郑云龙把陆副厂长,刘思远工程师,李光伟总工逐一送回他们的厂里,最后才和父亲一起开车回他们家所在的县城,今天的收获应该很大,这就是这时候国营工厂的现状,由于有国家的兜底,工人们勉强还能吃饱饭,日子过得确实很紧巴,因为郑云龙看到了两人穿着虽然洗得很干净,但是却打了补丁的衣服,就算那补丁打得很讲究,同样也能看出生活的拮据,这是真正的补丁衣服,而不是二三十年后的破洞装,如果他们到特区来考察,再结合郑云龙和他们谈的工资待遇,郑云龙相信会为他的前海光电科技公司挖过来近百名工程师和几百名技术骨干,这些人好多都是面临退休的年龄和中年的技术骨干,为了家庭和父母子女,他们也都有奋斗的想法和精力,郑云龙一直觉得他不是在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因为体制的问题,让这些有学问和技术的人才,本应该凭他们的本事,获得较高的收入,现在却过得穷困潦倒,如果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平台,也算是彼此成就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