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炎帝都。
收到陈安来信,得知他准备于大炎全境之地,开设学堂,教化万民识文断字的事情后,陆逸激动的一整晚都没有睡觉。
“好!好!好啊!”
“君上此举,可称万古一帝!”
“天下学识,历来皆掌握于极少数人之手,此举开万民以教化,天下共一。必可保我大炎,长久不分!”
大炎七年,仲夏。
大炎朝廷对外颁布法令。
举国开设学识堂,招募各处识文断字之士,入堂教学。
凡拥有大炎民籍之人,不分男女老幼,皆可入学识堂学习文字。
一时之间,大炎境内的无数士子,争相报名。
武卒以战功扬名,文士以学识扬名。
虽然很多士子本身的学问也不高,但他们认识字啊!
何况朝廷也没有说,必须要把进入学堂的人都给教育成饱学之士。
只需要教会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识文断字,看得懂朝廷发布的公告和法令即可。
按照朝廷法令的意思,就是为了教会大炎境内的百姓们,都能够看得懂大炎的文字,说得好大炎官方语言。
而且此举不仅可以扬名,还有饷钱可拿。
这让之前总被周边邻居嘲笑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众多文人士子们,感觉到在大炎这片土地上,终于有了用得着他们的地方。
朝廷出此法令,让一众想要参军报国,却又因体弱不强,武艺不精的文人们,如何能够不激动兴奋?
随着朝廷法令传达至各地,一些家中富裕的文人学士们,甚至还主动自掏腰包,修建学识堂。
一时之间,倒也有不少人因此而获得了很好的名声。
……
大炎七年,秋。
陈安一行人,巡游至水玉府。
作为大炎帝国治下的稻米主产区之一,此地的秋粮收成,事关朝廷粮库是否能够充盈。
所以对于大炎各地的粮食作物的产量,陈安还是比较在意的。
虽然现在大炎帝国已经不用再对外用兵,但是工地上面的那些人,还是得养活的。
想要把大炎陆运和水运建设到全境之内,互通有无,四通八达的程度,可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朝一夕之功。
人力这一块,他现在倒是不担心,毕竟抓了那么多国家的人去干活的。
主要是物资这一块,才是重中之重。
当初就因为“水玉之地,多河流湖泊,盛产稻米、鱼虾等物。”这句话,他才不顾众人反对,不惜耗费巨资,组建大炎水师,攻打水玉的。
本以为现在这个时候,他来此地,能够看见的全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结果到了地方以后,他这才发现现实之中的景象,与自己的想象之中的景象,相差遥远!
一眼看去,稀稀落落的稻田之中,那些还没有收割的稻谷,长势还算喜人。
和他想象之中的良田万顷,稻谷金黄一片景象,根本就是天壤之别。
“作为我大炎稻米主产区之一,此地的种植面积,怎么会如此少?”
“那些荒芜之地,是不适合种植水稻吗?”
听见陈安的询问,众人也是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