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夺权部曲 > 第 44 章 明末下1(第4页)

第 44 章 明末下1(第4页)

[勋贵,之前讲过的土木堡,被朱祁镇这个碳基生物给一战送没了,从此基本没出过什么正经人了。

至于外戚,那更是一个个小门小户出身,在朝堂上没一点根基。]

朱元璋现在已经气炸了。

怎么就小门小户了,他可是把开国功臣基本联姻联了个遍后世到底发展成什么样子了

还有成祖到底是谁

到底是哪个王八羔子敢抢他标儿的皇位站出来,现在立马站出来

他好伤心,亏他还以为标儿文治武功样样行,结果全夸错了对象,怎么会这样。

朱元璋咬咬牙,标儿是个好孩子,自己一定要让他继承大统,他到要好好观察一下,是哪个儿子有不臣之心

[所以盘算下来,皇帝能用的只有宦官这个家奴了。

虽然太监大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明朝

的太监是藤蔓,只能依附皇帝,不可能变成晚唐那种大树。

明武宗时期的刘瑾厉害吧,也是一手遮天,把朝堂搅和的翻天覆地,可正德显他烦了没用了,一张小纸条手诏就能让他束手就擒,活活剐了三千多刀。

所以就算宦官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对皇帝来说,只这一个优点就够用来对抗外廷那些文官集团了。]

朱棣点点头,是个好主意,郑和不就是个太监么

[所以从成祖起,明朝的皇帝不停地折腾内廷,先后搞了东厂、西厂、内行厂等各种机构对抗文官。

魏忠贤就提督着东厂,所以拿捏百官把柄不在话下。

但崇祯处理了魏忠贤之后,没有好好经营锦衣卫、东厂这种直属于皇帝的机构,成了权利真空,迅速被别人把持,他自己则成了个聋子瞎子。]

崇祯被太阳晒的有些难受,但他脑子却越发清醒过来。

没错,他悟了。他为什么要自废双臂回去就好好整饬一番

他身后的内阁官员互相看看,都从彼此的眼神出看出了担忧。

陛下不会又要重启东厂的职能吧这要是认真起来,那他们这些京官还活不活了

[崇祯二年,陕西大旱,而且是千里赤地极为严重的那种。朝廷本来就在到处打仗,年年亏空,哪里有钱去救助灾民,开仓放粮呢于是整个陕西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崩溃了。

原本只是星星点点的流民起义,一下子变成了燎原大火,烧的西北地区更加动荡。

这时候,关外的建奴也瞅准时机,绕过山海关,从察哈尔蒙古寇边,肆虐蓟州地区,夺了永平四城,就在京畿的眼皮子底下晃悠。

一般来说,如果是三方实力周旋的时候,都是拉拢弱的一边,对付强的一方。三国演义里,也是孙刘联盟,对付曹魏这个庞然大物嘛。

对大明来说,辽东的建奴是当仁不让的强敌,需要全部精力去对付的那种。为此,我觉得可以拉拢流民起义军或者蒙古,至少可以避免两线作战。

尤其蒙古和建奴是世仇,大明和蒙古打生打死二百多年了,但当建奴崛起的时候,林丹汗还是毫不犹豫站在了大明这边。

可明廷上下那种天朝上国的思想很严重,放不下包袱,拉不下面子,完全拒绝了蒙古的联盟请求,闹了好大的不愉快。

最后林丹汗打不过建奴,一路西逃,最终死在了青海,而建奴则是完全接受了东蒙古的势力范围,时刻威胁着燕云一带和辽西走廊。

对于流民起义军也是这样。

崇祯想的是“攘外必先安内”,关键是大明现在有安内的土壤么

没有,到处都是流民,只要给口吃的,立马就能拉起上万人的队伍。而且剿灭流民军刚刚有点成效,建奴必定找准时机来寇边劫掠,逼得大军回撤,让流民军能喘口气,接着发育。

就这样不停地两线作战,好好的人也要流血流干净了,何况大明。]

这崇祯

想起来当初蒙古来请求联盟的事情,朝臣言辞义正的表示应该拒绝,只接受朝贡,绝不能接受平等位置的结盟。

他也觉得,不应该失去了大明的气度,毕竟他祖宗就是靠驱逐鞑虏才君临天下的,现在他要是和蒙古媾和,岂不是要让天下非议

想看八扇屏风的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吗请记住的域名

所以他从善如流的拒绝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