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斋饭的美味,用斋的礼仪,也十分讲究。用斋前需先敲击梆和云板,而后僧众入堂,众人合掌念诵供养偈、结斋偈,再用斋。用斋需端坐止语、正念守食。辅导员教导我们,寺院的斋饭是供养,我们吃多少,要多少,不能浪费。因用斋时不能说话,加菜、不加菜、少加、多加、浓汤、清汤……每个需求,都用手势来传递。你能知晓,上百人同在斋堂进食,却只能听到零碎的碗筷声,是件多么让人舒适的体验吗?
在文殊院五观堂正墙上挂着《食存五观》,每次用斋我都会默读两遍,如今已会背诵,也养成了吃饭前回想一遍的习惯。每每念起《食存五观》,我就会对吃饭这件事心存正念:自省、不贪、不浪费、好好吃。来了文殊院会发现,吃饭也是一堂课,一种修行。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食存五观
行脚当天我们去了大邑县的高堂寺。去参观时,我看见在文殊院斋堂的义工师兄们也来了。我想,他们一定是去帮我们准备斋饭了。果不其然,用斋时,见义工师兄们和高堂寺师父们一同忙前忙后。用斋时他们也习惯地站在我们身边。
好些师兄的面孔我都已经看熟悉了。还记得,因为我吃饭比较慢,其中一位义工师兄发现我看见大家都吃完走了,比较着急时,他就用手势安抚我,让我慢慢吃,别着急。看见他们我觉得安心。
在高堂寺行脚用斋,可用高朋满座来形容,满满当当一屋子人。人虽然多,但高堂寺住持很高兴这么多人来拜访。用斋前,我们被教导,桌上不能剩饭菜,大家便很乖巧自觉地把桌上的菜吃得干干净净;用完午斋,辅导员又引导我们自行收拾碗筷送到洗碗区,并擦干净饭桌,碗筷由义工师兄们清洗干净。整个过程,没有给高堂寺斋堂留下过多的遗留工作,这种不麻烦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做法,让我颇受感触。
没有手机的清净
要说禅修生活有什么让人特别畅快的事情,那便是没有手机。来文殊院报到当天下午两点,各小组辅导员就挨着房间收手机。本来报到时,一屋子师兄陌不相识,并不言语,谁知手机一交,便聊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接下来的日子,没有手机随时随地咔嚓拍照,没有无处不在的娱乐新闻,没有不断线的“在线”……只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禅修,好好说话。大家说,没有手机的生活,真清净,都不想要手机了。其中也有人感悟,拿到手机后想看看有多少人找自己,才发现其实自己也没那么重要。
我想起关注的创作者,为了不受外界过多信息干扰,会有意不看新闻、报纸、上网,从而保持眼、耳、意识清净,只简单地观察、对话、感悟、表达。
无微不至的照顾
第一天报到,每人领取了一个书包和两套禅修服。
小小帆布双肩包印着简单的“文殊-空林”,打开之后有两本学习的书本、一支笔;再摸还有一小罐清凉油、一把散发着清香的宣纸折扇,这是为炎炎夏日准备的,这细微的贴心让我意外。
6天时间,我们身着朴素的禅修服,棉麻材质,舒适透气,是对寺院、佛陀的尊重,也让我们卸下生活角色所需的各种锦衣丝履,淡化了身为社会人的特征与标识,以真心相往。
禅修营员都被安顿在文殊院福慧楼住。来之前师兄说,因为人比较多,所以一间房住的人会比较多,条件比较艰苦,要做好心理准备。所以我是做着房间、公共卫生间特别挤心理准备去的。谁知走进房间,干净整洁,即使8人住在一起,床位也翻身有余,每个房间有独立的卫生间和阳台,空调配备,连洗手液、洗衣液也给我们分装准备了,所有的安排应对朴实的生活,绰绰有余,完全超乎预期。
闭幕式时,我们看到了义工师兄为我们准备房间的视频,才恍然大悟。每张床都是义工师兄们或跪着或坐着,一张张换了干净的床单、被子、枕套,房间的地也扫了、拖了,连房间的桌子也认真擦过。有师兄看了视频后,私下和我说,说起来惭愧,第一次走进房间看见桌子,我以为上面全是灰尘,没想到一尘不染,是义工师兄们专门擦的,真的做得太细致了。
我第一次看见住宿楼层走廊第一间房门的“鞋山”,惊呆了。我想,这里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这么多鞋。后来偶然看见打开的门里,是单人床大小的地铺,通铺住满了大概30多位(个人从门缝看到场景及房间面积大小预估)义工师兄,他们的住宿比我们拥挤多了,而且洗漱是公共卫生间和澡堂。
直到禅修结束那天,义工师兄们收拾完房间,我路过看了一眼,才知晓里面的真实模样:那不过是2、3个房间大小的会议室,并不是什么房间。
我们每天有无微不至的义工师兄照顾,有智慧幽默的法师教导,有善良可爱的辅导员陪伴。禅修中,不论在寮房,还是斋堂,或是文殊院之外,都被他们守护。
听说这次禅修营,文殊院和义工师兄们提前几个月就在准备了,虽然这是文殊院举办的第16届禅修营,但从宣传、流程、生活起居、体验、学习环节……文殊院都竭力想做得更好。
海燕师兄说,我们在这里的生活,就像“宝宝”一样被照顾着,来之前床铺好了,学习完去斋堂连碗筷也摆好了,要加饭加菜动动手指头就行,晚上还有牛奶喝,早上也有人叫起床,全天还有医疗队义工师兄守着,肩膀、脖子不舒服,还有医学专业的义工师兄来理疗。
我还记得乐法师开玩笑大概是说,离开文殊院之后,你们可不能在吃饭的时候,要加菜就摆碗,要多菜少菜就动动手指头,不要菜就挥挥手,而要学着主动照顾别人了。
空林文化及修养
我学习到,文殊院一个重要的文化理念是:向善、向上、同喜、同乐。我想不论是作为成都景点的文殊院,还是作为佛学文化传播的文殊院,这样的文化理念,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常年举办各类公益活动,涵盖:古琴、插花、书法、舞蹈;设办了空林佛学院、青年佛学会、禅修营、体验营等;常年向游客开放,提供免费环保香,也对外开放斋堂;时刻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到文殊院做义工体验、交流学习;在佛教节日举办“佛诞晚会”,传统节日举行“腊八奉粥”,与大众结缘……
我很喜欢文殊院的“空林修养”:承当、奉献、欢喜、包容,这四个词也适用于人的修养。这次体验,我仅仅是推开了佛教大门的缝隙,佛教体系的庞大远远超出想象,对佛教的了解和学习,道阻且长。
禅修结束后,一些不能理解的人还是会说,你要出家吗?我很坦诚:我不知道今后会怎样,但我会带着非评价的态度,去了解学习未知的事物,并做觉得对的事情。我喜欢佛教的包容,因此要学着包容不同的理解和声音。
最后一天闭幕式,许多师兄哭了,散场时大家相拥而泣。五湖四海的人儿,这样的相逢也许此生,就这一次,对于每位师兄而言都是珍贵的缘分和回忆。
离开时,庄师兄说,结束后不会再有人提醒我们“收摄身心,手结弥陀印”了,有着分别的遗憾和不舍。但是离开文殊院一周后,我发现,心情浮躁时,竟然可以自己提醒自己了:收摄身心,手结弥陀印。
离开红墙后,相信我们仍会如师兄、法师们期望的一样,努力心存正念,传递善意,向上生活。
感恩相遇。随喜自在。
喜欢我的朋友圈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