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兰玉树,本该生于庭阶之前,而不该埋没于荒野之间。
“玄弟文采风流,足可为江东第一人!”谢寄奴赞叹道。
谢安也一脸喜色,轻笑了一声,挥袖,子侄们拱手退下,只有谢玄、谢朗、谢寄奴三人留下。
三人皆门荫入仕,年纪轻轻,不是将军,便是太守,是谢家的核心。
自家府中,也就没那么多顾忌,屏退侍女仆役后,畅所欲言。
谢安往红泥小炉中添了一块兽炭,又往茶皿里添了些茶粉,洒了一小撮细盐和姜碎,摇动小扇,炭火立即旺了起来,皿中热气升腾。
谢朗等谢安忙的差不多了,才拱手道:“大司马此次收复汉中,声势大涨,只怕朝中更为艰难。”
谢寄奴性格急躁一些,“桓温大权独揽,兄弟几人分掌江东诸军,长此以往,只怕江东姓桓……”
桓温收复汉中,威望大增,单从疆域上看,晋室不在梁国之下,人口虽然不如,但也差距并不太大。
庚戌土断检索出大量人口。
而且晋室这些年除了樊城之战,一直没有什么大战,也没有什么天灾人祸,国内安定,在庚戌土断推行下,府库逐渐充盈起来。
倒向桓温的势力越来越多。
已经有人上书朝廷,要给加桓温九锡之礼……
这是一个危险的讯号,前汉末年,便有百官联名上书,请求给王莽加九锡。
魏武帝曹操为丞相时,也加了九锡。
司马师、司马昭都加了九锡。
两汉以来,凡是加了九锡之人,无一例外都篡位了……
毫无疑问,这是桓温的一次试探,晋室可以不给,但嚷嚷的人多了,就会形成一股声势,不给也要给。
不过这条路司马家是始作俑者,经验极其丰富,衣冠南渡后,面对过几轮的权臣的挑战,连都城都被叛军占据过,却安然无恙。
建康早有应对之法,连下三道诏书,封桓温为丞相,留在建康辅政。
你桓温不是要加九锡吗?先来建康当丞相……
当年王敦、苏峻一度攻入建康,控制朝廷,全都被地方上风起云涌的豪强弄死。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桓温对此了如指掌,自然死活不肯入建康,一再上表推辞,留镇荆襄,控制长江上游,以此压制江东。
这么一拉一扯间,加九锡之事也就渐渐放到一边。
“不可胡言乱语,江东姓不了桓,大司马功勋卓著,乃江东之依仗。”谢安轻轻责备晚辈。
谢寄奴、谢朗赶紧道歉,“侄儿失言。”
谢玄道:“江东半壁江山,一旦内乱,便为梁国所趁,大司马虽有私心,然则利于国家社稷,断不能与其为敌。”
桓温独揽大权,控制襄阳、东关、濡须三座要塞,但也因此直接站在梁国面前,承担梁国的压力。
如今梁国攻灭了氐秦,收拾好北国之后,下一个肯定是江东。
南北之间必然会有一场大战,这一天早晚都会到来。
lt;div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