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武军以唐时黄河支流之一的振武河命名,其水流经河套北岸的汉代古云中城,振武军为大唐名将张仁愿于景龙二年在河套北岸筑三受降城时所置。
景龙元年,张仁愿为朔方道大总管,统率大军抵御突厥,其时突厥势大,常怀入寇中原之心,朔方兵祸连年,死伤还在其次,打仗所费巨万,对唐廷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于是张仁愿效法汉朝故事,于次年筑中、西、东三受降城于黄河北岸,三受降城名为“受降”,其实并非用于受降,而是唐军控扼漠南的要地,张仁愿以三受降城为支点,向北拓地三百里,直抵阴山脚下,在三城间置烽候一千八百所,以防御突厥。
此后,突厥正面打不过,偷袭打不成,只能退回漠北,不敢轻易南犯,朔方得保安宁,镇兵减少数万人,每年节省军费数亿计。此后突厥越来越衰弱,直至被唐、回纥、葛逻禄联合绞杀。
振武军治所一直都在东受降城,天宝四载,王忠嗣将治所迁入阴山脚下的单于都护府城,并设金河城,这次却不是为了防备突厥。这一年,回纥雄主骨力裴罗攻杀了突厥末代可汗,白眉可汗,遣使送白眉首级到长安报功,唐朝拜怀仁可汗为左骁员外大将军,但王忠嗣对回纥并不放心,他将朔方军力更向北移,意在威压回纥,令其不敢妄动。
如今的振武军应在单于都护府城内,但无论单于都护府也好、东受降城也好,两城位置一以阴山为屏,一以河水为障,都是为了对付北方来的敌人,面向中原腹地却是一马平川的草原,对于南面河东道云中郡而来的敌人具都无险可守。
江朔知道高秀岩是骑兵大将,在河西战场曾见识过他率领骑兵作战的威力,在这样的开阔地形上作战,正是其所长。
东受降城是军事要塞,四人并非官身,不敢贸然进城,空空儿自告奋勇前去探查,他很快返回,道:“我们来晚了,这里的仗早就打完了。”
江朔一惊,问道:“谁赢了?”
空空儿道:“郭子仪只以少量步军驻防两城,主力骑军在两城之间的云中故城,高秀岩怕被断后路,不敢直接进攻东受降城,引大军直扑单于城,还没开始攻城,就听说郭子仪亲率大军从东受降城发兵直取静边军的消息。”
江朔道:“这是当年孙膑围魏救赵之策。”
空空儿道:“嗯,不错,高秀岩急忙回军,于半道上遭到左兵马使李光弼、右兵马使高浚所率骑兵突袭,收拢残兵到回到河东,云州静边军驻地却已被郭子仪占了,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和右武锋使浑释之兜头痛击,全歼高秀岩部,高秀岩单骑遁走,仅以身免。”
江朔道:“郭将军果然是大才,高秀岩领兵打仗可不含糊,没想到在朔方军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
李珠儿道:“郭子仪擅长用兵只是原因之一,其二么,河东军多是唐兵,他们本就不愿意随着安禄山叛变,因此军心不稳,一触即溃。”
江朔道:“是了,安禄山兴不义之师,故而军心涣散,否则以高秀岩之能,也不至于一战即溃……那现在郭将军人在云州?”
空空儿道:“大同兵马使薛忠义听说静边军有失,引军来救,郭子仪还是同样的战法,一面派仆固怀恩、浑释之率军迎击之,另一方面派李光弼、高浚率军直取云中断其归路,高秀岩龟缩在云中城内只求自保,不敢去救,薛忠义首尾难顾,由是大败,此一战唐军斩级七千,又派别将公孙琼岩攻马邑而拔之,郭子仪又取代州东陉关,如今云中已成孤城。”
江朔疑惑道:“河东道南面的燕军不去救云中城么?”
李珠儿道:“与在范阳、平卢经营十余年不同,安禄山任河东节度使时间不长,还来不及把所有军政官员全数换掉,因此此次河东参与叛乱的不过是北面四州而已,太原府尹王承业仍然效忠唐皇,已被封为河东节度使了,若河东全境都在安禄山掌握之中,还费劲攻打潼关做什么?直接走蒲州风陵渡不就绕过潼关了么。”
江朔道:“没想到河东战事如此顺利。”
李珠儿道:“既然郭子仪用不着帮忙,那我们便去回纥吧。”
江朔却摇头道:“既然郭将军势如破竹,我们何不去投郭将军,南下东都也好,东取范阳也好,叛乱指日可定,又何需去寻回纥人帮忙呢?”
李珠儿道:“可是巨子……”
江朔道:“谁知道裴将军引回纥入局所为何来?”他下定决心道:“我们去河东!”
李珠儿看向空空儿,空空儿抱肘道:“巨子只叫我跟着来,可没说听谁的。”
罗罗道:“去河东,去河东!”
她是南人,中原的大雪已经让她冻得发木了,心道若再往北去朔漠,岂不是要冷死?李珠儿却白了她一眼,道:“哪个问你了?”
李珠儿又望了江朔一眼,见江朔目光坚定,毫无回旋的余地,只能叹气道:“好吧,我们便去河东,不过安禄山运筹十余年,叛乱势难在短期内平定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朔不由地怒道:“若非你们养虎为患,早早的一刀杀了安禄山,安有今日的局面。”
李珠儿默然良久,道:“溯之,巨子自有他的原因,只是现在不便言明。”
江朔不语,自顾打马向东行去,李珠儿无奈只能跟上,众人循着唐军进入河东的路径,向东南到静边军,准备转而南下经马邑到东陉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