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什么是江湖 > 第二十八章 拜师(第1页)

第二十八章 拜师(第1页)

绍兴和议,朝廷牺牲了大量的金钱和土地,强暴了万千民意,换来的不止是苟且求安的和平,而且还有徽宗皇帝的骨灰和高宗的亲娘。

绍兴十二年的五月,高宗皇帝的生母,徽宗皇帝的韦贤妃带着徽宗的棺椁回到了临安。

高宗皇帝为了以示隆重,带领着满朝文武大臣,以半步銮驾之礼,亲自前往临安城外迎接,声势十分浩大。

但是,让天下人没法接受的是,高宗把爹娘都要回来了,却对他的哥哥只字未提。民间一片江翻海沸的叫骂声,却只能在私下里街谈巷议。

其实,这事情并不难理解。毕竟高宗实在他哥哥钦宗活着的时候登基称帝的。对于他的法统地位,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有异议。虽然,高宗一直在极力打压,但是这种声音依旧存在。如果把前任皇帝接回来,朝廷无疑会出现两个皇帝的荒唐局面。

一山岂能有二虎?!如果有了,必然会有人各自依附,出现两股势力相互争斗的乱局。

这样粗浅的道理,高宗皇帝定然是懂得的。但可惜,那时候的我不明白,民间也不明白。在他们心中仍然觉得,前朝皇帝沦为金人阶下之囚乃是莫大的耻辱。

那时候,民间的议论之声鼎沸,我问李小谦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小谦是这个回答的,他说:“你们这些人心胸狭隘,大家都中华民族,华夏子孙,五十六个民族一枝花,成天打来打去的有什么意思。”

他看得超然。但我却更不能理解。我说:“何来五十六个民族之说?”

李小谦拍了拍我的肩膀,摆出一副同情的样子,说:“旦丙,你是看不见了。哎……”

绍兴十二年的十一月。临安府的难得的迎来一场大雪。西湖,一片茫茫然然的白色,让人无法抗拒的断桥残雪美景,在那一年的十一月,在临安的百姓心中留下了永远也无法抹去的深刻印象。

让我、李小谦还有圆通都赶到特别高兴的是,禅慧寺在大雪到来之前终于建成了。

禅慧寺竣工后的第二天,漫天纷飞的大雪便不期而至。不知圆通是触景生情,还是因为禅慧寺落成因而心愿已了,圆通一早便跪在雷峰塔前,低声诵念。直到晚间,雪停了,圆通仍然没有动。

我和李小谦来到圆通跟前,他双目紧闭,一动不动。下午还在低声诵经,这时也没了动静。这让我颇感奇怪。

莫非他又是睡着了?

我轻声喊着:“圆通大师?”

圆通没有回应。

我拂去他头顶上厚厚的积雪,让他那一抹雪亮的光头重现,在美丽的雪景中,他的头宛如俊美的明珠,高远而圣洁。我这样抚摸他的脑袋,本以为圆通会立时转身,甚至点我穴道,因而做好了防备。但圆通仍然没有回应。

我又将手轻轻放到他的头顶上,他那一抹雪亮的光头冰凉,像雪一样凉。我感觉不到任何温度。于是,我轻轻地在圆通肩膀上一推。

只那么轻轻用力一推,圆通却像一颗刚刚被砍断的树,一头栽倒在地上。

“哐”的一声响,倒在地上的圆通仍然保持着虔诚的跪姿。

我和李小谦都吓了一跳。李小谦大声惊叫:“不好!大师冻僵了!”

我和李小谦慌忙抬着圆通一路跑回了禅慧寺。在禅慧寺崭新禅房中,点起火炉,给圆通披上厚厚的皮袍。

许久,圆通几如死物,浑身冰冷,躯体僵硬,而且还摸不到鼻息。

我以为圆通被冻死了,心中悲切欲哭。但他却在红泥火炉的温热中奇迹般地苏醒了。

“阿弥陀佛!”圆通轻念佛号,双手艰难地合十。

明知道圆通不会告诉我,但我仍然忍不住地询问:“大师,你到底是为了什么在雷峰塔前跪着?这么冷的天,差点把你冻死!”

这次,圆通却说话了。他说了一些我不能理解的晦涩禅机,他说:“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求不得,放不下。。。。。。”他神情忧伤而痛苦,丝毫不比当初他跪在雷锋塔时轻微。

李小谦开口劝解:“大师。寻不到长久的相依,短暂的相伴也是好的。”

那时,我才突然感觉到,李小谦是知道圆通的秘密的。或许他们之间有一次我不曾知晓的长谈,或许李小谦是圆通长久以来倾诉的对象。

但是,我不是。即便是和他们朝夕相处,但我仍是外人。这世间,有很多时候,我们总感觉自己别人已经无比亲近,甚至我们就是亲如一家。但是偶然间又发现,在一个亲密无间的团体中,还有另外一个更加亲密的团体。这样的发现,让我觉得可笑,我嘲笑自己自作多情,过分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

其实,我在别人心目中,一直都是无足轻重的那一个。所以,我始终都是一个外人。

一阵寒风吹动禅房的木窗,发出

"咔咔

"个响声,像是亲密的朋友们在说悄悄话。我无声无息地站了起来,走出禅房,看弯月拨开云雾,月光笼罩,禅慧寺一片银装。

我呆呆地看着雪景,寒风一吹,心中一阵酸涩。

第二天,李小谦找我商量如何留在禅慧寺。

我说:“寺庙是我们帮着圆通建起来的,光明正大地住下就好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