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威廉二世是什么王朝 > 第六章 无心插柳(第2页)

第六章 无心插柳(第2页)

皇帝陛下绕过卡普里维宰相,直接给帝国驻清公使麦克斯·冯·巴兰德拍去了一封电报,在电报内容中指示巴兰德公使向清国释放善意,并且尽可能让清国向德国购买机械和派遣留学生。如果清国人不愿意出这个钱,那么皇帝陛下非常乐意赞助几百个清国留学生来德国学习。

而当巴兰德公使看到了来自皇帝陛下的电报时,就像后世无数的地方官僚接到他们眼中脑残上级的坑爹指示以后,公使先生不自觉地就开始骂了起来。

尽管身为容克贵族的阶级觉悟不会让公使先生直接诅咒住在夏洛滕堡里面的威廉二世皇帝,但作为帝国公务员的一分子还是让公使先生鄙夷到底是哪个拍脑壳的傻叉蛊惑了皇帝做出如此NT的决策。

根据公使先生多年的经验来说,柏林一旦做出了什么向清国释放善意的决策,那多半是被清国人的洋务运动给唬住了,认为清国已经向穆罕默德·阿里那样开始了自己的革新之路。

可实践出真知,巴兰德公使在清国呆了十三年。他清楚地知道如今清国的革新是怎样的浮于表面,以及清国官员又是怎样的腐败无能。就连那位最赶时髦的李鸿章李大人,也不过是为了借用西方科技巩固属于自己的权力。

秉持着自身对于清国的深入了解,巴兰德公使很快就向皇帝拟定了一封义正言辞的劝诫报告。在报告中,公使委婉地规劝皇帝不应该对东方的清国人抱有什么期待,统治清国的鞑靼政府压根没有穆罕默德·阿里的决心与手腕。因而,帝国在清国的外交导向应当以英国为榜样,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为主旨。

巴兰德公使自认为苦心孤诣的报告却并没有得到威廉二世皇帝的重视,甚至皇帝陛下还有点恼怒这家伙怎么不执行自己的命令。

对威廉二世来说,清政府有多腐败多无能,还需要你这个公使告诉我?

一八八八年这个时间点,威廉二世完全可以自豪地宣称,没有人比他更懂大清国。

在看完了巴兰德公使的报告后,威廉二世给公使发出了措辞严厉的批评,要求这位公使执行命令。

挨了皇帝的骂,麦克斯·冯·巴兰德公使也就不再坚持和皇帝顶牛,转而老老实实地执行起皇帝的命令来。

毕竟不是所有容克都是俾斯麦,巴兰德公使也不只有公使一个人,在公使的背后还有着一个冯·巴兰德家族。如果因此得罪了皇帝,那冯·巴兰德家族也就别想在容克圈子里混出头了。

接着,在一场和清国要员举办的会议中,巴兰德公使向主管外交事务的清国官员提出德意志愿意接收更多数量的清国留学生,并且帝国皇帝愿意以私人身份赞助优秀的清国留学生。

公使的表态不出意外是让不懂外交概念的大清国官员喜出望外,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清廷要员都认为这是巴兰德公使友谊的结果。

这样的情况,对于巴兰德公使这样一个在清国活跃了十三年的清国通早已经是见怪不怪。

清国从来都没有过外交,哪怕在挨了鸦片战争的打之后,对于外交也以不承认或者拖延为主。直到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到来,一叶障目的清国朝廷才部分揭开挡在他们眼睛上的树叶。

但是大清国、清国革命者以及后来北洋军阀政府对于外交的理解仍旧十分粗浅且荒谬,

对于清国朝廷来说,所谓的外交就是与洋人派驻到大清国的外交官打交道,所以朝廷只需要和这些洋人的外交官搞好关系就行。

至于个人情感不能左右国家立场,个人意志不能代表国家的意志。

抱歉,清国可没有这种规矩。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戊戌变法都还盘算着请伊藤博文来做大清首相以主持维新变法,就知道如今的大清国是什么德行了。

巴兰德公使也不是没有依靠大清国的国情捞到相应的好处。公使先生看向自己桌上的汇丰银行银票,银票上面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这是那位清国要员李鸿章李先生送来的友谊象征。

作为清国通,公使当然明白数字的背后是无数清国百姓的血与泪。

可这和公使先生有什么关系呢?在公使先生看来他只不过是一个外人。

巴兰德公使叹了口气,皇帝陛下送来的命令似乎给了这些清国人一些错觉,这就让捞到好处的不止是公使本人,在大清的德国商人们也因为皇帝陛下的善意被视作大清之友,清国的洋务运动正值此时,来自清国各地的军火和机械订单使得这些商人们借机狠狠地赚了一笔。

也许,柏林的皇帝真的有什么自己预想不到的计划与战略吧?

威廉二世自然不知道,自己几个月之前发给德国驻清公使的电报引起了怎样的风暴。作为帝国的皇帝,他的事儿可多着呢。

就比方说现在,他就在波茨坦和奥匈帝国的皇储鲁道夫·弗朗茨·卡尔·约瑟夫享受着咖啡与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