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天下无处不烽烟,战争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而就在这一年,也是极为关键的一年,北方最终的胜者已经出现,孟周之势,纵观天下,周王再无强敌。
世间有识之士,或鄙夷,或叹息,昆明朝廷,君臣上下,浑浑噩噩,国之将亡,犹不知也。
吴三桂军中大营。
此时的吴三桂心中十分忧郁,虽然孟浚并未开始进攻襄阳,可即便是兵力开始聚集,这巨大的压力压的吴三桂快要喘不过气了。
吴三桂现在犹如肉夹馍一般,被夹在周军和李定国之间,吴三桂面对高起隆的告急信,只能命高起隆严加防范,同时吴三桂又急递军令至陕西,命各地进入关中之隘,尽数关闭,绝不能让当初自己入陕的法子重现。
就在这时,方光琛来到吴三桂的主帐中。
“属下参见王爷”方光琛的声音响起。
“廷献,来了,快坐。”吴三桂站起身,示意方光琛坐下。
方光琛并不坐下,而是立刻对着吴三桂拱手道:“王爷,潜在李定国军中的探子传来密报,李定国军中粮草只够八日,而新的粮草明日才能运抵军中。”
吴三桂闻言,心中一喜,急道:“运粮路线可曾探清?”
方光琛一脸严肃,目光炯炯的对吴三桂说道:“王爷,据属下掌握的情况,已有六名原属孙可望的中层将领,心怀不满,已暗中投靠我方,他们详细告知了军粮的运输详情,正是经由回龙道,此路险峻崎岖,守卫相对薄弱,若能截断这批军粮,则胜券在握。”
吴三桂听到此处,眼眸微眯,而方光琛接着补充道:“更为关键的是,驻守回龙道的将领已对我方表达忠心,愿意做内应。此人名为杨武,是刘文秀部下。
其因刘文秀在兵败川中后,李定国尽夺刘文秀之军权,杨武因此对李定国极为不满,加之如今昆明朝廷和李定国内讧频发,感到前景堪忧,便主动暗中联系我军,愿放开门户,让我军通行。”
吴三桂听至此,心头一震,这无疑是个重大转机,吴三桂兴奋的说道:“真是天赐良机,若能借此切断李定国的粮道,再率军迂回到其后方,形成合围,必可一鼓作气,将其主力击溃。”
方光琛点点头,语气也有些振奋的说道:“王爷,正是如此,不过,回龙道地势狭窄,最窄处只可容三辆马车并行,因此,所遣者,必须是精锐之士!”
吴三桂嗯了一声,随后仿佛是想起什么一样,对着方光琛有些迟疑的说道:“廷献,此战若胜,本王唯恐为他人之嫁衣啊!”
方光琛一愣,突然之间,没想到吴三桂的忧虑,于是问道:“王爷此话乃是何意?”
吴三桂语气压低的说道:“若能长驱直入,进取昆明,可要是明廷就此崩溃,那孟浚更进一步,岂不是再无阻碍!”
方光琛闻语沉默良久,才缓缓的说道:“王爷,天下局势变化太快,以至令我等措手不及,因此,昆明朝廷,特别是永历帝,此人绝不能有失,只要控制在手,届时以明之旗号,统御西南,寻机夺取湖广江南!”
说到这,方光琛停顿了一下,叹道:“可惜,孟浚以东南之地起兵,根基深厚,且李成栋,郑森皆不成气候啊!”
方光琛实在是想不到,李成栋死磕安南,郑森非要和那帮来中原做生意的夷人开战,打起来还没完没了的,对此二人,方光琛真的是怒其不争。
吴三桂眯着眼,思索良久,随后对着方光琛说道:“只要击败李定国,本王立遣孙文焕急袭昆明,定要一举控制永历帝!”
“孙将军昔日为王爷夺取陕西,立下汗马功劳,其智勇双全,定能为王爷再立新功!”
……………
吴三桂寻得良机,自然不会错过,因此,在和方光琛商议之后,吴三桂命部将高林茂遴选精锐三千人,于当夜,潜进回龙道。
月黑风高夜,大地一片漆黑,高林柱只敢隔着十余人,点起一根小火烛,摸着黑朝着回龙道而去,虽然回龙道守将杨武已经是自己人,但是为了防止泄密,以及被李军的探马所察觉,高林茂也只能如此。
这一路上,这支奇兵几乎每个人都摔了好几跤,甚至有近百人陆续摔入山林,因伤势过重而失去战斗力,虽然过程艰难了些,但高林茂还是悄悄的逼近回龙道。
回龙道蜿蜒曲折,两侧峭壁耸立,一道狭窄的道路弯弯绕绕的延伸其中,远看狭窄,实则入内也并不算窄,当然如果是大军行进,那确实也不够宽阔。
按照情报,这里正是军粮运输的咽喉之地,也是吴三桂计划的关键所在,就在高林茂接近预定位置时,忽然,一声低沉的哨响划破夜空,那是预先约定的信号。
高林茂知道,这是于内应杨武之间的联络暗号,不久,回龙道入口处渐渐亮起了几根火把,随即,一队士兵的身影出现,为首者正是杨武。只见他挥手示意,领着队伍让出路来,显然是准备迎接吴军的到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林茂看到这一幕,内心涌起一阵振奋,他知道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他命令手下加快脚步,趁着夜色迅速进入通道,士兵们鱼贯而入。
随后高林茂发现有一小段路适合伏击,因此他当即下令军士在此地埋伏,同时安排一部分兵力接管杨武的防守,以防不测,待一切布置妥当之后,只等粮队经过,便是收网之时。
这一等就等了大半天,高林茂不自然不敢生火造饭,伏兵只敢吃些生食,就在军士们吃完后不久,远处传来马蹄踩在石子的声音,高林茂急令全军噤声。
随着马蹄声越来越密集,高林茂瞄眼望去,只见粮队果然如约到来。
当粮队踏入伏兵的攻击范围后,高林茂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喊杀声震天。
吴军士卒见埋伏成功,士气立时大振,宛如猛虎下山,瞬间冲进了粮队中,而运粮的李定国士兵,全是二线士兵,面对突袭之敌,当场惊慌失措,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之力。
战斗时间比想象中用的更为短暂,且几乎是一边倒的厮杀,运粮兵死伤不足两成,余者大部弃械归降,整个过程干净利落,高林茂高兴的说道:“这一仗打的畅快啊!”
虽然高林茂也知道这一仗换个傻子来也能打的赢,但不妨碍自己将来的功劳册上添上这么一场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