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威廉二世在荷兰伐木 > 第十章 欧罗巴关税同盟的设想下(第2页)

第十章 欧罗巴关税同盟的设想下(第2页)

针对这种奇怪二元制的政府,无论是皇帝陛下,还是富有改革精神的卡普里维宰相都觉得有点不合时宜。

历史上的威廉二世可能会不满于在帝国体制下权力受到了极大限制,穿越者则是从德意志帝国政治生态的角度加以考虑。相较于历史上的皇帝,如今的威廉二世可不愿意将精力从和和美美发大财置换到与各个利益集团打交道当中。

宰相阁下则是在几个月的总理府生涯中感受到了俾斯麦给自己留下了多大一个烂摊子,从负责任贵族政治家的角度考虑,也必须加以改革调整。

帝国议会中那些当了十多年橡皮图章的议员们更是不断用反对预算的方式向宰相以及宰相背后的皇帝施加压力。

而在即将递交给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审核的帝国政府组织办法当中,皇帝和宰相达成了共识。

政府组织办法将会在保留普鲁士王国政府的前提下,组织起一个全新的属于整个德意志帝国的政府机构。

这一政府机构虽说还没有取名,并不意味着威廉二世和卡普里维宰相就打算将属于普鲁士王国的政府抛到一边。

对于宰相来说,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将王国和帝国的政府合二为一。但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那会酿造出多大的政治风暴。

最终,还是威廉二世结合后世的经验,勉强替宰相出了一个有可操作性的办法。

普鲁士王国政府的编制和架构仍旧保留,普鲁士王国的公务员在拥有王国公务员的同时就获得帝国政府公务员的身份。

原普鲁士王国王国的大臣在保持其王国大臣和宰相办公厅国务秘书职务的前提下,还将担任帝国各个行政部门的常务次官,具体掌管部门行政和人事调动。

说得通俗一点,威廉二世打算在扩大官僚部门的前提下,让这些普鲁士的大臣们去当德意志版本的汉弗莱。

扩大官僚部门肯定会带来冗官的问题,官僚主义更是官僚政治所不能避免的症结。

可冗官的效果本身就是皇帝陛下所追求的,如果不冗官,那破产的贵族要怎么安置?城市里的市民阶级和做题家又要怎么讨好?

经济上行的时候,这些帝国的精英们或许能够在经济发展中满足自身的欲望,可皇帝陛下对于自己即将造成的农业垄断可谓心知肚明,最好的办法还就是给个官安置起来。

贵族地产农业的合作化,佃农进城,扩大政府规模以及皇帝提出的欧罗巴关税同盟概念并不是孤立的,至少在威廉二世的计划中这些不孤立。

借助农业合作化造成的农业集中和农业垄断将会造就大批失地农民进城。

进城的农民要么放任他们进一步压低城市雇工薪资水平造成无产阶级的普遍抗议,要么就得想办法吸纳这些破产的农民。

无论是要搞镇压,还是要想办法吸纳这些新无产阶级,都对帝国的行政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扩大政府规模势在必行。

到这一步,所谓欧罗巴关税同盟的意义也就浮现了。

至于意义是什么?那就说来话长了。

品鉴过未来辉煌二十年的房地产,威廉二世自然也有一个地产兴国的梦。

穿越前,穷酸知识青年威廉尚且还不理解房地产为什么能成为国之重器。可穿越后当上了皇帝,视角不同也就能体会房地产如何创造需求。

住房是人的刚需。房产建设更是能够拉动一大批需求,一大批产业。

倘若德国能搞起房地产铺上大基建,别的不说,光是德意志帝国的几百万吨钢随随便便都能消化干净。

就是让皇帝陛下比较心碎的是,一八八八年的德国,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资本发展的成熟度,都注定了房地产搞不大起来。

哪怕皇帝陛下想让一部分城市的房产先炒起来,都多少有点费劲。

不比法兰西有着一个辉煌的大巴黎地区,德意志帝国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工业、政治和经济中心,这也就意味着德国也不存在一个人口迁徙的中心。

柏林是名义上的帝国首都,过去数十年前的人口也在持续增长。可作为首都的柏林相较于莱茵兰、北海的各大城市不占有绝对的吸引力优势。

科布伦茨、埃森、汉堡、基尔,这些莱茵兰、北海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绝没有比柏林有多逊色。

半个世纪后,一九三九年以科布伦茨为核心的莱茵兰地区吸纳了整整八百万人口,而当时的德国也就6862万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