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威廉二世在1888在线阅读 > 间幕 袁孟德孙秀全(第2页)

间幕 袁孟德孙秀全(第2页)

唐才常向旁边的同乡大哥谭嗣同吐槽着,作为接受理学书院教育出来的湖湘士子,唐才常颇有些看不惯预备留学生的所作所为。觉得他们不够忠君爱国,颇有些商人市侩习气。

更别提这留学学生年岁上到二十六七,下到十之一二,杂乱无章,又怎么能学得明白学问呢?

“留学嘛,本就是大商大学之家才留学得起,我等士子醉心科举又有几人愿意去那西洋国度留学的?”

谭嗣同微微一笑,他倒是看得明白,倒也能够理解所谓留学风气。简单评述过后,便开始勉励唐才常去了德国要努力学习,不要辱没湖湘门风。

“大哥,按理说这出国留学…”

“够了,不要再说了。”谭嗣同打断了唐才常的话,随后他意识到了自己语气有些不妥便说道,“此乃父命,我无可违。”

“唉,这。”

唐才常叹了口气,谭嗣同则面不改色地继续道:“我与留学士子往来,颇有些我湖湘后辈,其中以善化黄轸,新化陈显宿二人你当结交,将来共报国家。”

“知道了,大哥。”

威廉二世推动,李鸿章扩大规模的清德留学计划已经在改变大清国的留学历史,未来成为大清国留学中心的日本尚且在苦哈哈的扩军备战,作为列强且拥有大清之友称号的德意志帝国理所当然更具吸引力。

就是不知道当了一辈子大清权臣,自认为忠大清的李鸿章李大中堂知道自己推动扩大的清德留学计划培养了一堆将来终了大清国的栋梁会有啥感想。

当然出国远洋千万里,对1890年的大清子民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参与到所谓清德留学计划的并不是为了所谓报效朝廷,更多只是图那留学生考试的二十两银子。比如孙文新结识的小弟胡衍鹳便是为了给父亲治病,咬着牙参与了留学生考试。

远在欧洲的德意志帝国,对很多没有出过省的大清“栋梁”更是陌生中的陌生。

不过,已经打定主意要当大清曹孟德的袁世凯袁大人在德意志倒是如鱼得水,通过在柏林军事学院的学习,他已经初步掌握了组织一支近现代军队的方法。

一支近现代军队最重要的便是军官,拥有合格且负责的军官比什么都重要。有了能办事的军官,随后便是带着军官去组织和训练军队。军队的大头兵们从何而来不重要,哪怕是抓来的壮丁,只要训练组织够好照样能打能战。

大英帝国的军队直到一战前的布尔战争都还是一支依托贵族精英军官的雇佣军,像法兰西大革命和后来是苏俄革命中的国民军队和人民军队概念才是异端。

假如贵族军官和士兵们打成了一片,那在欧洲政治家们看来这军队上下就成了铁桶江山,那接下来发生什么事儿还用多说?拿破仑的故事近在眼前!这也是为什么在欧洲军队中,军官和士兵永远都不能划等号。

袁世凯也学到了这个道理,大清国最不缺的就是壮丁,只要自己掌握一个可靠优秀的军官团队,拉起军队还不是轻而易举?

不过,袁世凯知道自己没什么钱去学习欧洲军队搞雇佣军,大义名分也掌握在朝廷的身上。

想当曹操,那袁大人就得拿出更重量级的筹码来吸引军官和士兵的忠诚。

那么在大清国,比钱更值钱的是什么东西呢?

答案是土地了。

给军官和大头兵们分田分地,革了那帮手上没有枪杆子的地主的命,就是袁世凯琢磨出来的办法。

不用担心大清国人多地少,柳条边框了关外满洲上百年,辽西辽东人烟稀少,盛京和满洲腹心更是千里无鸡鸣,关内土地不够分,关外多得是土地能够分出去。

在朝鲜混过几年的袁大人自认为对东北还算是比较了解的,那可都是黑土地,随便种点什么都能够丰收。

只要分个十来万军队下去扎根,那掌握了这支军队的袁大人就是未来大清国真正的主宰。

但想要掌握军队,袁大人现在地位还不够格,需要努力往上爬。

好在德意志国不仅出反贼,还出权臣。

刚刚退休没几年的俾斯麦俾中堂就是当代欧罗巴权臣的典范,他的经历要是能够好好学习,那袁大人也算是得了最先进权臣经验的启发。当个十九世纪的曹操还不是手到擒来?

所以接下来袁大人要做的,便是在德意志努力学习当权臣的经验,方便自己回国以后终大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