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追光者TV > 第79章 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第1页)

第79章 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第1页)

公元712年,27岁的李隆基登上皇位,开启了开元盛世新篇章。

李隆基登基后,首先面临的是整顿朝纲的重任。精简官员,提高行政效率。

李隆基身边的大臣们。姚崇,这位经验丰富、才智过人的大臣,成为李隆基的重要谋士。姚崇提出“十事要说”,主张精简刑法,减轻赋税,发展农业,李隆基欣然应允。

在姚崇的辅佐下,大唐的政治风气焕然一新。包括勿贪边功、广纳贤才、奖励正直大臣等主张,李隆基欣然采纳,奠定了开元初期的政治基调。

宋璟,以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着称,他在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还有张嘉贞、张说、张九龄等贤臣,他们各有所长,共同为唐朝的发展出谋划策。

公元713年,李隆基决心清查全国的户口,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他首先派遣了众多官员前往各地,要求他们深入乡村,逐户进行登记核实。这些官员带着详细的户籍表格,记录着每户人家的人口数量、年龄、性别等信息。同时,对于土地的清查,他们丈量土地面积,确定土地的归属和用途。

在清查过程中,李隆基严格规定,严禁官员徇私舞弊,对虚报、漏报的行为严惩不贷。对于清查中发现的无籍户口,经过核实后给予合法身份,并纳入税收管理。

通过这次大规模且严谨的清查,国家对户口和土地的情况有了清晰准确的掌握,税收有了稳定的来源,为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元五年,即公元717年,李隆基亲自在田间视察农耕。他身着朴素,脚踩黄土,与百姓亲切交谈。

在关中的一处农田,李隆基看到一位老农熟练地操作着农具,他走上前去,询问今年的种植情况。老农兴奋地说道:“承蒙陛下关怀,今年雨水充足,官府又送来优良的种子,俺家的田地产量比往年高了许多!”李隆基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当场赏赐了老农一些财物,并鼓励他继续勤劳耕作。

这一年,风调雨顺,各地粮食大丰收。在河东地区,一处粮仓满满当当,新收的粮食堆积如山,负责管理粮仓的官员喜不自禁地记录着入库的数量。百姓们也因丰收而衣食无忧,街头巷尾,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文化方面,李隆基大力倡导诗歌创作。长安的大街小巷,诗人们相聚吟诵,切磋诗艺。李白,这位豪放不羁的诗人,在这盛世中挥毫泼墨,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诗句。王维也在山水之间,吟出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宁静与超脱。

张九龄,字子寿,公元678年出生于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他自幼聪慧好学,勤奋刻苦,心怀壮志。

公元702年,张九龄考中进士,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在仕途上崭露头角。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时,张九龄已三十四岁。先任中书侍郎,后晋升为中书令,位同宰相。

一日李隆基问道:“朕欲兴水利以利农桑,众卿有何良策?”张九龄上前奏道:“陛下,臣以为当派遣能臣勘察各地水利,依地形之势,修渠筑坝,引灌农田。”

张九龄,大力提拔人才。他举荐了裴耀卿,裴耀卿思维敏捷,善于统筹规划,且为人清正廉洁。裴耀卿得到重用后,负责整顿漕运,他精心规划运输路线,改进运输方式,大大提高了粮食运输效率,有力地保障了京城的粮食供应。

张九龄还举荐了严挺之,严挺之刚正不阿,断案公正,且精通地方治理之道。张九龄赏识其正直与能力,将他推荐入朝。严挺之在地方任职期间,公正执法,严厉打击豪强恶霸,维护了当地的公平正义,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在处理朝政时,张九龄常与其他大

臣如姚崇等共同商议。一次,关于边防守备之事,张九龄与姚崇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一致策略,加强了边疆的防御力量。

张九龄在政治上坚决反对李林甫等奸佞之人结党营私。李林甫试图谋取高位时,张九龄据理力争,直言其不可用,维护朝堂清正之风。

经济上,张九龄主张轻徭薄赋,鼓励农桑。他向李隆基进言减免受灾地区赋税,发放救济粮,助百姓度过灾荒恢复生产。

军事上,张九龄重视边防守备,建议加强西北边疆防御,选拔有才将领驻守,巩固了边疆稳定。

张九龄其诗文为当时文坛增添光彩,倡导的文风清新质朴,因多次直言进谏触犯李隆基权威,加之李林甫等人谗言陷害,张九龄于公元736年被罢相。

尽管张九龄后期政治生涯受挫,但他在开元盛世前期的贡献及正直品质、卓越才能,永远为后世铭记。

在大唐的朝堂之上,杰出人物辈出。张说出生于公元667年,普通官宦家庭出身。公元689年,他参加永昌元年的制科举,策略文章拔得头筹,由此以太子校书郎之职踏入仕途,在东宫任职三年,兢兢业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元703年,张说担任凤阁舍人。

公元726年,张说因与姚崇不和,又私交岐王,再度被贬。

张说随军出征,担任节度管记。战场上,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也见证了王孝杰将军的忠勇。军败后,他不惧艰险,从边关疾驰回京,为王孝杰将军正名,使其英名得以传颂。

圣历二年,张说参与了《三教珠英》的修撰。历时三年,这部巨着终于完成,他也因功升任右史、内供奉,负责考功、贡举等重要事务。

长安三年,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诬陷宰相魏元忠谋反,逼迫张说作伪证。但在对质当天,张说毅然翻供,维护了正义,却被武则天视为反覆小人,流放到了岭南的钦州。

神龙元年,政局变幻,中宗李显继位,大赦天下。张说终于被召回京城,担任兵部员外郎,重新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此后,他历任工部侍郎、兵二部侍郎、中书侍郎等职,并加任弘文馆学士。

景云二年,张说升任宰相,加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但他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东都留守。

不久,李隆基成功诛除太平公主一党,张说被起复为中书令,封燕国公。他与李隆基一同致力于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开元四年,张说被贬多年后,献诗《五君咏》给时任宰相的苏颋,得到举荐,迁任荆州长史。之后,他在并州任职期间,成功安抚了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因功拜兵部尚书。

开元十一年,张说再次出任中书令。他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在集贤殿书院,他主持编纂了众多重要典籍,如《唐六典》《初学记》《大唐开元礼》等,为唐朝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张说的一生并非毫无波澜。他曾因与姚崇不和,私交岐王而被人告发,再度被贬。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尽心尽力。

开元十八年的冬日,张说因病离世,享年六十四岁。他的一生,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推动“开元之治”的重要人物,也是唐朝文坛的一代文宗,他的诗文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光芒。

在大唐的朝堂之上,还有一个叫宇文融的官员,他出身于官僚世家,祖父曾在贞观时期担任尚书右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