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追光者百科 > 第152章 顺治帝英年早逝于深情处落幕(第1页)

第152章 顺治帝英年早逝于深情处落幕(第1页)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在位18年(1643年—1661年)。顺治帝出生于1638年,他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的第一位皇帝。

1643年,皇太极暴卒,因未预定储嗣,在激烈的皇位之争后,年仅6随的福临被拥上帝位。次年改元顺治,成为清军入关以来第一位皇帝。

第二年顺治帝七岁发生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带领军民在扬州死守,抵御清军。多尔衮派大将多铎南下攻克扬州,城破后进行了长达十日的屠杀,史载遇难人数超过八十万。

嘉定百姓奋起反抗清军,清军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屠杀,即“嘉定三屠”。关于嘉定三屠具体的遇难人数没有确切记载,但同样造成了大量百姓死亡和惨重的破坏。

顺治帝六岁登基,由叔父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取得北京城的控制权,福临随后迁都北京。

在多尔衮摄政期间,顺治帝虽贵为天子,却处处受到多尔衮的压制。多尔衮权倾朝野,年幼的顺治帝只能在其阴影下小心翼翼地生存。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病逝,十四岁的福临开始亲政。首先顺治帝决心铲除多尔衮余党,真正掌控大清江山。

多尔衮的主要余党有英亲王阿济格。英亲王阿济格作为多尔衮的同母兄长,在此形势下妄图谋取摄政王之位。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是第十四子,他们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任大福晋阿巴亥。在清朝初期,这两兄弟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阿济格担任过靖远大将军和平西大将军,在对明朝和李自成的战争中取得显着军事成就,为清朝的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多尔衮则凭借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成为清朝初期的重要摄政王,对清朝的统一和巩固做出重大贡献。

阿济格性格粗暴且缺乏政治智慧,多次与多尔衮产生矛盾。比如在战事中,阿济格曾在未见到李自成尸首的情况下谎报战功,引起多尔衮的不满。在政治立场和权力分配上,两人也存在分歧,导致关系紧张。

在多尔衮去世后,阿济格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凭借多年在军中积累的威望以及手上所属的镶白旗部分兵马,开始策划谋反。

他在自己的封地以及周边地区活动,主要集中在北方一些战略要地。秘密联络曾经与自己一同征战的将领以及多尔衮的旧部,向他们许以重利,承诺事成之后给予高官厚禄,企图拉拢他们一同谋反。

时间从多尔衮去世后不久便开始,阿济格迅速行动,不断与各方势力密谋,商议具体的行动步骤,准备以武力逼迫顺治帝就范,夺取摄政王之位。

顺治帝绝非软弱可欺之主。亲政后的他一直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变化,很快便察觉到了阿济格的不轨企图。顺治帝一方面不动声色地加强对京城的防卫,部署可靠的将领和军队,以防阿济格突然发难。另一方面,他派遣精明能干的探子混入阿济格的阵营,收集其谋反的证据。

顺治帝以雷霆之势下令将阿济格囚禁于宗人府。这一举措不仅让阿济格的野心瞬间破灭,也给了多尔衮余党们沉重的打击,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顺治帝的果敢和坚决,不敢再轻易妄动。

最终,阿济格因政治失误和权力斗争失败,被削爵、圈禁并赐死。而多尔衮虽在清朝初期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但在其死后也被顺治帝追夺封爵等。

多尔衮生前权势滔天,封爵极高。但在其去世后,顺治帝认为多尔衮专权跋扈,对其封爵进行追夺。

不仅如此,还下令抄没多尔衮的家产。多尔衮的家族成员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

那些与多尔衮关系紧密的家族成员,有的被罢黜官职。他们原本在朝廷中担任着重要职务,如今却因与多尔衮的关系而失去了权力地位。还有一些家族成员甚至被流放边疆,远离京城,过上了艰苦的生活。

多尔衮曾将其母亲阿巴亥放入太庙,以彰显自己的权势和地位。顺治帝亲政后,对多尔衮的这一行为进行了纠正。他认为多尔衮此举不合礼制,将阿巴亥从太庙中迁出。这一举措进一步削弱了多尔衮家族的影响力,也显示了顺治帝对多尔衮的坚决打击。

顺治十年(1653年),顺治帝毅然打破长久以来满臣独掌奏事大权的局面。明确规定满汉侍郎、卿以上官员需会同奏进。如此一来,满汉官员得以共同参与国事决策,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使得国家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无论是边疆防御之策,还是民生发展之计,都能在满汉官员的共同探讨下找到更优解。

同年,汤若望,德国科隆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619年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47年。他是继利玛窦之后又一位在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传教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汤若望在天文、数学等方面才能卓越。明末,他参与编纂《崇祯历书》。清朝建立后,任钦天监监正,深受顺治帝器重,顺治帝赐其“通玄教师”名号。他主持修订历法,制定《时宪历》,将西方近代天文学知识引入中国。同时,他还曾铸造大炮,着有《火攻挈要》。

康熙五年,汤若望去世。此前他曾因受到攻击被判死刑,后在孝庄皇太后干预下被赦免。康熙亲政后为其平反,恢复“通玄教师”之名,并赐地重葬汤若望于利玛窦墓旁。

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顺治帝赐太常卿汤若望“通玄教师”名号。此举向西方科学敞开大门,汤若望带来的先进天文历法技术,为国家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参考。激励更多有才能之人,不论来自何方,皆可为国家贡献力量。

设立宗学成为改革的重要一环。规定亲王、郡王年满十岁即可挑选老师学习,为国家的未来精心培育栋梁之材。这些皇室后代通过系统学习,提升治国理政能力与品德修养,为国家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他打破满汉之分,重用汉官。范文程、洪承畴等汉官被委以重任。还规定亲王、郡王年满十岁可选择老师学习。他还下令改革奏事制度,规定满汉侍郎、卿以上会同奏进,促进满汉官员交流合作,减少民族矛盾。

顺治帝大力奖励垦荒。顺治十年(1653年),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民开垦至百名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政府提供种子、农具等支持,减免垦荒者赋税。大量荒地被开垦,农业生产逐渐恢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