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黎锦有关的事情上,阿诚向来是很好说话的,他自然也不会对吃剩饭这种事表示不满。
反倒是黎锦自己,才实在会对影响到阿诚,要跟着自己吃剩饭这件事感到羞愧。
不过,虽然阿诚是很挑食的人,但他的挑食也是分情况的。
黎锦能吃的东西,阿诚都能吃;黎锦不能吃的东西,阿诚有时也能吃。
在黎锦的记忆里,只要是她参与制作、烹饪的食物,阿诚基本上都吃了。因此,这一次,阿诚应该也会吃吧?她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多少减轻了愧疚感。
这种以半煎半烤的方式加热的包子,吃的时候,最好再蘸点由酱油、香醋、大蒜碎混合而成的蘸料。
芝麻香油则是可加可不加,黎锦没有考虑香油,羊肉馅的食物本来就富含油脂,再加些香油感觉就多此一举、甚至画蛇添足了。
给包子蘸蘸料时,只要用筷子夹稳、稍微蘸一些就可以了。
决不能故意任凭包子在蘸料里打滚,沾得整个包子外皮都是,这样就完全破坏了烤好的外皮那焦香酥脆的口感,也使得包子皮变得软绵绵的了。
烤包子或煎包子的加热时间,务必要控制得恰到好处。比如今天就算是很成功的,黎锦对这次的烹饪效果也很是满意。
煎烤的时间短了,包子外部就不能形成一层微微酥脆的焦黄外壳。甚至,连饱满的内馅也无法热透,吃起来可能还是温的甚至凉的。
煎烤的时间长了,后果则可想而知地更为糟糕。
包子的外皮会被锅底煎糊,甚至看起来像是一层厚厚的黑炭。
那样的话,就没法再吃包子皮的部分了。这种情况下,只能把皮剥掉丢弃,只吃里面的馅料,造成巨大浪费。
幸好,虽然这种情况下包子皮不能吃了,但包子皮一般来说都比较厚实。即使本身被煎烤得发黑,里面的馅料也还是好吃的东西。
不过,黎锦本人虽然没有试验过吃外皮焦黑的煎烤食物,但她听说有些人反而会故意追求这种效果,吃焦糊发黑的面食。
养生的传说中,面食被烤糊之后,吃下去可以养胃。所以有些消化、肠胃不好的人,会专门吃烧烤得焦糊的面食。
黎锦没试过这么做,自然不知道这么吃到底对肠胃有什么影响。反正,她是不会考虑的。
这么吃能不能起到食疗的效果,暂且不提,焦糊的包子也实在太难吃了吧……反正,黎锦觉得自己的身体一向还算健康,用不着通过这种方式食疗,也就自然不关注这种事情了。
黎锦夹起了包子,在调制好的蘸料中,像蜻蜓点水一般点蘸上了几下,就提起来、送到了嘴边。
黎锦小心翼翼地咬开包子的外皮,先让滚烫的热气从开口处散出去。
刚煎烤过的包子,比刚从蒸锅拿出的包子温度更高,如果鲁莽地贸然下口的话,容易烫伤口腔,不得不注意。
等待中,感觉包子馅稍微凉一些了,黎锦便小心地咀嚼起来。
这种近乎无油煎烤过的包子皮,稍微有点硬,却又多少还带着些独特奇异的柔韧感觉。
不放油煎炸的话,包子皮几乎是不可能继续膨胀起来的。这样的包子皮,就算颜色发黄发褐,也总是显得不够蓬松。
黎锦知道,这样加热的包子,不够香酥也是正常的状态,并不是自己失手出错的结果。
包子皮这种软中有硬、柔韧紧绷的状态,叫做“艮”。
“艮”用来描述食物时,通常指的是一种令人不太满意的状态。大约相当于不够脆嫩的萝卜,吃起来的质感。
但是,对这种状态的感知,也因人而异吧。
黎锦自己是觉得,例如面食、豆制品以及部分蔬菜,如果吃起来有些“艮”的话,有时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虽然“艮”是一种贬义的说法,但是它和正面描述食物的褒义说法“有嚼头”,也几乎是同源的意思。
“有嚼头”的东西,往往也是“艮”的。
就是因为这样,加热过的包子皮有点“艮”,黎锦才觉得别有趣味的。
这样的包子皮,虽然更硬了,但是也因为更耐咀嚼的关系,变得更有“面味”或者说“麦香”了。
细细地在口中咀嚼包子皮的时候,还能感觉到,羊肉萝卜馅所特有的、羊油与萝卜汁以及香料的气味渗透到包子皮上,对面食外皮味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