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西加丹行省以沼泽为主。
虽说有利于种植水稻,但并不适合发展工业。
最后,西加丹行省是加里曼丹岛的核心地盘。
占了那边,印国绝对不可能继续招安同盟军,不利于为同盟军赢得发展军工业的时间。
综合考虑之下,阿成还是打算在东北部建立地盘。
张海林问道:“司令,印国很清楚海岸线对我们的重要性,他们真的可能把索达依坎县给我们吗?”
阿成坚定道:“能不能拿到,要谈过后再说,谈不拢就继续打,咱们没有其他的出路。如果能从谈判桌上获得,咱们勤炼几年基本功,以后怎么翻脸都不怕。”
阿成是计划用西线占领的几个县兑换半个索达依坎县,至少要保证同盟军能完全占据巴鲁达城、彭加不丹、索达依坎这三个县。
有三个县在手,足够同盟军开发好几年了。
只要同盟军能够实现基本的粮食、武器弹药自产。
让出去的几个县,随时能抢回来。
在清楚知道同盟军现在的困境后,所有人都知道继续打下去是什么后果。
正如阿成所说,先花几年的时间积蓄力量。
只要自己实力强大,以后随时可以翻脸。
在这边建了一个华人当家做主的国度,注定是一个长远奋斗目标。
那么,不妨先建立一个华人当家做主的自治区。
省的行政编制,印国肯定不会给的。
地盘还是这么大,叫自治区还是省都无所谓。
统一内部思想后,各个军事主官就回去做下面士兵的思想工作了。
手段也很简单:先说目前碰到的困境,再强调长远目标不会变。
大部分士兵,还是明事理的。
这边,孙逸祺作为正使、捞彬作为副使,二人代表同盟军与印军进行了第二次谈判。
在双方都不想打的情况下,这次谈判就顺利多了。
经过两周的谈判拉锯,双方初步达成了和平协议。
主要条款,大概有14条:
第一,印国划拨索达依坎、巴鲁达城、彭加不丹、万椰那县这四个县成立东北行政区,由同盟军自治,同盟军需认同印国这个国家主体,不再搞分裂。
第二,同盟军需要将部队缩减到一个旅7000人的规模,这支部队只能担任本地防御,没有国-防部的调令不得进入其他区域。
这一点,同盟军无所谓。
本来,阿成就只打算养1万左右的正规军。
其余的,转入预备役就是了。
把预备役当主力部队来练,也不是不可以。
第三,同盟军需要遵守印国的基本法律,对治下各族人民一视同仁。
第四,印国不得阻挠华人到东北行政区生活定居。同理,同盟军也不得阻止原来离开的本地土著回来生活定居。
第五,同盟军需接受印国海军、海警的共同监管,不得利用海岸线走私武器弹药,采购任何武器弹药需要报经有关部门的审批。
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