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嫁给前夫他哥(重生)全文免费阅读 > 第447章 定亲(第1页)

第447章 定亲(第1页)

两人商议好要定亲,未免夜长梦多,赵含章就马不停蹄地去办了,以至于到现在还没能坐下来与苏锦绣的家人好好说说话。

荀安侯夫人走后,赵含章却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坐下来与苏淮北等人聊起了家常,询问他们来京城除了看望苏锦绣之外,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打算。

“有啊,我看京城繁华的很,我姐那铺子生意也不错,是想在这儿寻个什么营生,只是初来乍到的,对周围的情况还不熟悉,想先看看再说。”

做了两年生意,苏淮北已经不是刚开始什么都要依靠着苏锦绣去带着教帮着出主意的小孩子了,他见过世面,懂得人情世故,对于未来的人生规划逐渐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那你在村里的生意……”

赵含章可还记得有一回冬天晚上遇着大雪翻了车,差点儿出事,苏锦绣冒着雪大半夜出去寻人,回来还病了一场。不过苏淮北那村村团购的生意做得很是不错,似乎已经发展到二十多个村子了。

“村里头的生意临走之前已经都交给六哥了。他是最早跟着我们一起做的,流程、货源什么的都熟悉。我们说好了,每个月按着营收利润给我分红,年底清一次账。”苏淮北笑,“六哥办事还是很靠谱的,我也不怕他诓我,每个月的账目,我那几个兄弟都会帮着一起看。”

赵含章又问既然他打算在京城寻个营生,做生不如做熟,为什么不在京城做一个村村团购。

苏淮北自然是有原因的。“先前想着在县城试一试,可村村团购之所以能在村里做起来,是因为家家户户沾亲带故的,有那么一份信任和情谊在,这一套拿到城里就行不通了,城里头的人,大多都是自扫门前雪,再加上城里有各式各样的商铺,买东西比村里可要方便许多,村村团购的东西于他们而言,无非是能便宜个几文钱,可谁愿意为了省这么一丁点儿钱,而提前把一大笔钱交到一个不认识的人手中呢。”

“京城就更不成了,这里但凡家底殷实些的人家,都养着奴仆,需要什么让下人直接去买便是了,那些蔬菜瓜果,还有专门给送到家里去的菜农果农,村村团购并无优势。”

来京城的这一路上,苏淮北都在思考这些问题,如今说出口,竟也头头是道。

苏锦绣看着弟弟还有些青涩的面庞,心里头倒是颇感慰藉,谁能想到当初人人都瞧不上的混不吝,如今会变成这样一幅模样呢。

相较于苏淮北的不确定,李淮南来京城的目的就明确多了。他笑着说,“锦绣姐姐说要在京城盖个酒坊,想让我们来经营,家里头便说让我来瞧瞧,也算是锻炼一番。”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能有到京城做生意的机会,谁不想呢。李家人收到苏锦绣的信之后,还开了好几次小会,起先是李淮南的父亲要来,但家里头的酒坊也离不开他,加上李老太爷有意想要锻炼小辈,毕竟如今李老七已经成为李家酒坊的话事人,不出意外,将来要接班的就是李淮南了,所以才会让他们两口子来。

当然,这其中还有李淮南与苏锦绣有一份亲戚关系在的考量,毕竟若不是亲戚,苏锦绣也不可能白白送他们这样一个赚钱的机会。

因为坊市有些建筑已经提前竣工,苏锦绣倒是想过也给苏淮北一家店铺让他经营,一家人留在京城安安稳稳的生活,但却被苏淮北拒绝了,说自己习惯了在外边奔波,守在铺子里迎来送往的活儿并不适合他,还是让苏锦绣雇一个掌柜更划算。

弟弟另有打算,苏锦绣也没有强逼他给自己打工,毕竟就和现代有人选择稳定的工作,有人则选择放手一搏的创业一样,各有各的志向,说不上哪个好哪个坏,只要苏淮北干得是正经事,她没有理由不支持。

别看刚入冬就下了好几场雪,寒冷凛冽的冬天,并非是个办酒席宴请的好时节,但赵含章与苏锦绣的定亲宴就选在了腊月初五这一日,火红的绸子,响亮的鞭炮声,还有那一阵吹吹打打的奏乐,冲淡了冬日的萧肃,反而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不少谈资。

花锦记此前因为菊花宴和馨和郡主,就已经在京城权贵之中出尽了风头,亦有不少人早就听闻了苏锦绣的大名,如今又见她接连攀上了荀安侯府和赵含章这两座旁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靠山,怎能不引起旁人讨论。

有人觉得她手段了得,有人觉得她可能的确有过人之处,才能得到荀安侯府的青眼。

总之,无论是恶意或者善意的猜测,苏锦绣压根没有放在心上,若真是在意旁人的言语与目光,她也不可能从平川县走到京城,甚至做出经营坊市的打算。

赵含章父母亡故,除了带在身边的弟弟之外在京城并无亲友,苏锦绣的情况也差不多,要仔细说,也就刚刚到京城的万雪琴几人,以及刚认下不久的荀安侯府一家。

按说两个人的定亲宴客人应当没有多少,但事实上,自从定国公府洗雪冤屈,二皇子认罪伏诛之后,京城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的喜事了。当日,将军府里大摆宴席,宾客无数。甚至就连府门外也支起了桌子,供来往的百姓吃喝。

赵含章手握兵权,又得太子信任,想要结交他的官员不计其数,当然,登门之人也不都是看中了他的权势,亦有原本就追随太子抑或与定国公府有旧之人。

而苏锦绣这边,因为经营着花锦记与锦绣商号,与她来往的富户亦有不少,许多人都想趁着这个机会打听打听她是怎么跟达官显贵攀上关系的,也有人想走她的门路,在坊市的生意上分一杯羹。

但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这些人倒还真都是来祝贺的,将军府门口的鞭炮从早响到晚,用老百姓们调侃的话说,赵大人二十七岁好不容易要娶媳妇了,一场定亲宴办得比旁人家成亲还热闹,这叫什么——老房子着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